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秦汉
  • 6篇简牍
  • 5篇秦代
  • 4篇行政
  • 4篇秦汉时期
  • 3篇聚落
  • 2篇地方行政
  • 2篇行政区划
  • 2篇政区
  • 2篇中国行政
  • 2篇中国行政区划
  • 2篇通史
  • 2篇里耶
  • 2篇里耶秦简
  • 2篇历史地理
  • 2篇景观
  • 2篇景观体系
  • 2篇聚落景观
  • 2篇出土
  • 1篇地理学

机构

  • 16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6篇郭涛
  • 1篇晏昌贵
  • 1篇何晓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考古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考古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国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代洞庭郡治辨正被引量:4
2021年
自2002年里耶秦简牍面世,湮没无闻两千年之久的洞庭郡被揭示出来之后,洞庭郡郡治所在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郡治的位置会对后续的整理和研究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目前的观点还有诸多疑点,这对简牍文书的理解和秦代地方行政的认识形成了干扰,特此进行辨正,敬请方家赐教。
郭涛
关键词:秦代
文书行政与秦代洞庭郡的县际网络被引量:5
2017年
里耶秦简牍是秦代洞庭郡下属迁陵县的文书档案,为了解秦帝国末端行政运行实态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也为还原洞庭郡十五个属县的设置情况和县际文书交往所依托的道路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洞庭郡府的群发文书从郡治临沅或新武陵发出,分成四道依次传递到各县和都官机构;这些交通线不仅是洞庭郡内部文书传递的主干路线,也是洞庭郡与外部郡县交往的媒介,其所从属的交通网络支撑着洞庭郡日常的行政运行。同时,它与其他区域的道路交通相衔接,共同建构起了秦汉帝国的道路交通体系,在帝国行政中发挥着经络般的作用。以律令为指导,文书为载体,借助于初成体系的郡县行政制度和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秦帝国的行政政令得以贯穿整个帝国,发挥着行政效能。
郭涛
关键词:地方行政文书
秦代南郡属县订补
2020年
南郡是秦帝国南部边疆的核心区和南部管治的桥头堡,从秦置南郡到《汉书·地理志》时代南郡界域和属县变动繁复。其中“若”在秦时仅为乡聚,并未置县,它与“邔”“高成”等行政单元一样在汉代才升格为县级政区,而与“当阳”由县到乡再到县的变化过程不太一致。“枝江”“西陵”有秦封泥资料作为设县证据,但将其视为南郡属县的证据并不充分;“沮阳”和“迣”是秦县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可以明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郦邑”也不是秦南郡属县,而是始皇帝所置关中陵县。秦代南郡稳定时期大约辖有16个县。
郭涛
关键词:简牍
秦“道”新证
2023年
秦朝确立了地方上设“道”对少数族群聚居区进行治理的制度。作为县级特殊政区的“道”,最初可能取义于政治文化引导的期望。“道”制是秦的军事扩张和郡县化过程中折中的产物。“道”除有以族属命名的方式外,也有以山川类地理实体命名的;道以下并非不设乡里,而是采取乡里机构与部落组织并存的形式。道的行政归属,在区划和民政上属于郡,在少数族群事务管理方面则属于属邦,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管理;同时,实行“道”制的地区,由中央派遣官吏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是为中国古代民族管理政策之源头。
郭涛
关键词:秦朝出土文献
读《岳麓书院藏秦(简)伍》札记被引量:1
2018年
有学者曾言'历史学就是史料学',这一说法稍显绝对,却触及了历史研究的根本问题;新史料则是生发新学问,是历史研究得以深入推进并焕发新生机的动力。2017年秋,鉴于简牍资料陆续出土的实际状况,也为了活跃武汉地区的简牍学习氛围,培养武汉高校简牍研读的生力军,尤其是在简牍研究传统相对薄弱的学校培养学生认识简牍、接触和运用一手出土文献的习惯。
武汉高校读简会刘聪魏德伟刘楚煜但昌武高欣媛郭涛
关键词:岳麓书院里耶秦简二年律令
出土简牍所见秦代地方行政运行的空间结构
2023年
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运行于特定的政治空间结构之中,大量面世的秦汉简牍有助于揭示其整体面貌。宏观层面,从战国秦到天下秦时期,疆域范围由不断东进到南北扩张,结构从中县道小圈层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五大圈层,组织形态从封君郡县并存到海内为郡县,统县政区由37个增加到49个。平行与垂直管理系统交叠,多元组织单元互补造就了帝制早期地方行政的条块结构。中观层面,郡县之“都”是秦汉地方行政运行落地的核心场域。县城内部空间经过规划,以各种形式的墙垣、门、道路进行分割和连接。城墙之内为生活区和行政区,包括官府办公的“寺”,黔首聚居的“里”和交易场所“市”。都与邑、乡与聚不仅存在地理上的空间分野,也保持着行政上的联结和互动;离邑和城墙之外的散村聚落受到中心城市和城内的制约,无法脱离地方行政独立运行。微观层面,县乡之“廷”是帝国末端行政的中枢机构。县廷衙署遗址内分布着办公场所等建筑景观群和水系、道路;结构上廷内分曹,与廷外的官相连接。道路交通网络是秦汉地方行政运行的渠道,体现并促进了帝国权力在地方的纵深;国家权力的主导构筑了一个不断变动的多版块、多类型、多层次的地方行政运行空间复合体。
郭涛
关键词:地方行政政治空间秦代简牍圈层结构
新出简牍与江汉聚落景观体系的重建
2018年
在公布的十余批次秦汉简牍中以江汉地区最为集中,属于简牍的核心出土地和内容上的记录中心。这些简牍为我们探索秦汉时期江汉地区景观体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郭涛
关键词:简牍秦汉时期景观体系聚落景观
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与秦汉时期的“落”被引量:6
2018年
战国秦汉时期,"聚落"之"落"具有独立的景观与行政内涵。通过新出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落"的"聚落自名"意义及其行政属性基本得以坐实。"落"的时空分布范围较广,战国时已经出现,秦汉得到延续,南方、北方并存,大约是秦统一后全面铺展的结果。秦汉时期居民并非全都住在城内,"落"与"里"一样都是较为原生型的聚落类型,分别是"散村型"和"集村型"聚落的代表。两者在地理上的分野,与先秦时期国野之分格局相合。聚落形态及地理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基层行政管理方式的不同,"里""落"分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落""聚"等乡里之外非标准化末梢组织的存在,体现了帝制早期行政方式和政治地理思维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解帝国末端的行政运行情况尤为关键。
郭涛
关键词:聚落形态
从宫内厅书陵部藏“残卷”管窥《括地志》的原貌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9年
《括地志》是唐代的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在唐宋以降地理类志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南宋时亡佚后,乾嘉学人始做辑佚,至今主要有四个本子,虽勤且有功,但都无法展示《括地志》之原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残卷"保存了《括地志》原貌的部分,基本坐实了《括地志》"分道(部)计州"、"州下为县"的体例,展示了条目分类、排序上的清晰脉络。"残卷"对《括地志》"翻缉疏录"的特点提供了具体的理解和补充,可对唐代相关史志进行校勘和重新认识。"残卷"还首次清晰地告诉我们,李泰并非只是《括地志》挂名的作者,他曾实际参与到《括地志》的修纂工作中;目前认定的所谓《序略》,也是《初学记》从自身需要引述,其内容不当是五卷或五十卷之《括地志序略》。《括地志》的辑佚工作有必要重新展开。
郭涛
《秦简牍地理研究》评介
2018年
由于《史记》无“地理志”,《汉书·地理志》时代又距秦二百余年,要想从传世典籍中获得秦代地理面貌着实困难,所得结论的可信度也需要检验。所幸地不爱宝,近些年不断出土了十余批秦简牍资料,恰恰为我们直接从秦时材料出发讨论秦代地理问题提供了契机。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晏昌贵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战国秦汉简牍研究,以其精湛的史地研究功力,身处荆楚简牍出土和研究中心的地缘优势,又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的支持,完成了《秦简牍地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这一“预流”之作,大大夯实了秦代地理研究的基石,为帝制早期的地理研究确立了典范。
郭涛
关键词:历史地理简牍《史记》地缘优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