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DBACTECFX-40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对临床血标本进行上机培养检测,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菌株进行上机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11—2015年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1892株,主要分布在危重症监护室、血液内科,分别占15.5%、11.8%;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4%、29.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分离率分别为55.6%、3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医院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应重视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从而合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 邱芳华林伟苗刘丽芳梁冬艳曾亭亭夏阳李秋明
- 关键词: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 马红丸对肝癌细胞粘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利用马红丸含药血清研究其对SK-hep-1细胞的粘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SK-hep-1细胞分别用10%(V/V)、20%(V/V)、30%(V/V)马红丸含药血清、阿霉素含药血清、正常对照组(10%胎牛血清)培养,并观察SK-hep-1细胞的迁移粘附侵袭能力,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结果 10%(V/V)、20%(V/V)马红丸含药血清组细胞粘附个数均值分别为(39.00±6.51)和(38.00±2.00),与正常对照组(90.30±6.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V/V)、20%(V/V)马红丸含药血清组迁移个数均值分别为(6.00±3.61)和(12.33±3.79),与正常对照组(57.67±5.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V/V)、20%(V/V)马红丸含药血清组细胞侵袭个数均值分别为(70.03±9.39)、(41.77±12.04),与正常对照组(100.00±9.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0%(V/V)马红丸含药血清作用SK-hep-1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马红丸含药血清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马红丸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细胞运动能力,从而减缓肝癌转移,本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该药减缓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马红丸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 邱芳华夏阳林伟苗刘丽芳李秋明梁冬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细胞粘附迁移
- 蛇葡萄素对皮离蛋白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AMP)对皮离蛋白(DCD)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质粒瞬时转染使DCD在LoVo细胞中过表达,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LoVo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空载体组、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5-氟尿嘧啶,0.25μg/m L)和AMP组(300μmol/L),除空载体组采用转染空载体的LoVo细胞外,其余组均采用转染DCD的LoVo细胞,以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DCD组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增多,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AMP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AM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5-氟尿嘧啶(P<0.01)。结论:DCD过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AMP对DCD过表达的LoV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丽芳刘丽芳邱芳华李秋明
- 关键词:蛇葡萄素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