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瑜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染色体蛋白家族和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基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预后相关分子。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相关数据,利用Perl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筛选出2个数据库中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枢纽基因,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果:2个数据库共有的DEGs为226个,其中上调的为170个,下调的为56个。GO富集分析,上述DEGs主要与细胞核分裂、细胞器分裂、有丝分裂和DNA酶活性催化等有关联。KEGG通路分析,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和p53信号通路等。生存分析,微小染色体蛋白(MCMs)家族基因中MCM2、MCM5和MCM6与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 (SMC4)基因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联(P <0.05),其中表达上调的MCM2、MCM5和MCM6基因可延长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属于抑癌基因;而SMC4则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促癌基因。结论:MCM2、MCM5和MCM6作为抑癌基因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而SMC4作为促癌基因促进宫颈鳞癌的进展。
- 林瑶林春霖王琴张彬王少瑜朱广伟
-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
- 足月妊娠三种引产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COOK球囊、Foley's导尿管与缩宫素用于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引产指征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COOK球囊组)40例、B组(Foley's导尿管组)80例和C组(缩宫素组)80例,比较三组引产前后宫颈评分、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阴道分娩率、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结果:(1)三组在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K球囊组最高,Foley's导尿管组次之,缩宫素组最低。(2)COOK球囊组、Foley's导尿管组在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阴道分娩率上均高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K球囊组最短,Foley's导尿管组次之,缩宫素组最长。(4)三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球囊、Foley's导尿管在促进宫颈成熟上安全、有效,能提高阴道分娩率。且COOK球囊在缩短产程上优于Foley's导尿管,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 王少瑜陈一红
- 关键词:引产促宫颈成熟
- 早孕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早孕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980例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孕妇,其中有196例流产失败或流产不完全需采取手术干预的孕妇纳入试验组,其余完全流产孕妇为对照组,观察药物流产后需采取手术干预的有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孕次与流产史、分娩史、孕囊直径以及子宫位置都会对药物流产后是否采取手术干预造成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次(OR=2.326,P<0.05)、流产次数(OR=1.896,P<0.05)、孕囊直径(OR=1.198,P<0.05)、子宫前倾前屈位(OR=5.449,P<0.05)及子宫后倾后屈位(OR=3.168,P<0.05)是影响药物流产结局的独立因素。结论流产的次数越多、孕囊直径越大、存在屈位子宫的孕妇,在药物流产后就越有可能需采取手术干预,但是否有剖宫产史并不会影响药物流产的结局。
- 王少瑜陈一红
- 关键词:药物流产手术干预早孕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