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富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政治法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黄河
  • 3篇粒度
  • 3篇古洪水
  • 2篇第四纪
  • 2篇岩芯
  • 2篇剖面
  • 2篇晚第四纪
  • 2篇黄土
  • 2篇河道
  • 2篇河道变迁
  • 2篇XRF
  • 2篇HEINRI...
  • 2篇MIS3阶段
  • 2篇沉积速率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端元
  • 1篇新生代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甘肃省科学院

作者

  • 10篇李富强
  • 6篇高红山
  • 6篇潘保田
  • 4篇庞红丽
  • 2篇吴松
  • 2篇李宗盟
  • 2篇翟新伟
  • 1篇张忱
  • 1篇胡小飞
  • 1篇胡振波
  • 1篇刘晓鹏
  • 1篇张连科
  • 1篇邹钰
  • 1篇张连科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会宁剖面黄土粒度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深海氧同位素第三阶段(MIS3)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通过对会宁黄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恢复重建了会宁MIS3阶段古气候。会宁剖面记录了较明显的5次降温事件——Heinrich事件(H2:23.22~23.51ka,H3:30.52~31.19ka,H4:38.3~39.93ka,H5:43.67—44.82ka,H6:63.54~64.41ka),其中的MIS3阶段根据粒度特征分为3a(46.36~55.48ka)较为温湿。3b(30.04~46.36ka)干冷,3e(24.47~30.04ka)温湿三个阶段,具明显的D一0旋回。
翟新伟李富强吴松
关键词:黄土MIS3HEINRICH事件
晚第四纪河套平原沉积速率和河道变迁研究
黄河在地势平坦的河套盆地内往复迁徙,泛滥淤积,地表古河道交叉重叠星罗棋布。同时黄河在此途经乌兰布和与库布齐两大沙漠,水沙风沙交互作用,河床演变极其复杂。近50年来,该段河流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悬...
李富强
关键词:钻孔沉积物沉积速率河道变迁河套平原
黄河磴口段近1万年古洪水地质沉积记录
基于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可以获取连续的古洪水序列,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与幅度记录着区域的河道变迁及气候变化历史。黄河磴口段保存着众多的古河道,历史时期该段黄河曾经历了复杂的河道变迁。对该段古洪水记录的研究是认识该区域河流沉积及...
邹钰高红山潘保田李富强庞红丽李宗盟
关键词:古洪水XRF粒度分析
近30ka以来黄河内蒙段沉积速率的时空变化与河道变迁研究
黄河内蒙段地处河套断陷盆地,第四纪以来沉积最厚达2400m.近年来,该区河道淤积严重,已加速形成悬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获取长尺度河道淤积和变迁过程,不仅可以为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认识...
李富强潘保田高红山张连科刘晓鹏
关键词:沉积速率河道变迁
黄河内蒙古河段3000年以来粗泥沙物质来源分析--基于高分辨率的岩芯扫描记录
河流沉积物的组成特征记录了丰富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获取高分辨率的河流地层是识别物质来源,研究水系演化的关键。黄河自古就是一条多泥沙的灾害性河流,受区域干旱气候和松散物质输入的影响,大量粗泥沙淤积在河道造成河床抬升。尤其...
庞红丽潘保田高红山张连科李富强
关键词:物源示踪
近3500年来黄河内蒙段古洪水沉积记录研究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下,黄河内蒙段水沙关系加剧恶化,河槽萎缩,已加速形成悬河,导致洪凌灾害频发,多次出现“小水大灾”事件,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认识古洪水发生的幅度和频率,其...
贾云霞高红山潘保田李富强李宗盟庞红丽
关键词:古洪水粒度
基于粒度参数特征对黄河后套平原段岩芯沉积环境的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现代地表不同沉积环境组成物质的粒度组合特征,采用粒度特征的多种图解方法建立了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对黄河后套平原段2个深约20 m的钻孔岩芯进行了沉积相的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晚第四纪该区钻孔沉积环境经历了多次相变,但仍以河床相为主,分别占到68%和57%,说明黄河在该区存在多个沉积旋回,摆动频繁;而沙漠相仅在钻孔DKZ04顶部出现,指示了磴口以西乌兰布和北缘连续的沙漠景观出现的时代较晚,可能是2000年以来受黄河河道向南迁移废弃导致的湖泊干涸和荒漠化以及大规模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李富强高红山张连科张连科庞红丽庞红丽
关键词:粒度特征沉积相黄河
晚第四纪黄河磴口段古河道沉积记录的古洪水序列
黄河,四渎之宗百河之首,其内蒙段途经乌兰布和与库布齐沙漠,风沙水沙交互,河道演变剧烈,泛滥频繁。近50多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该段泥沙淤槽,河道萎缩,洪凌灾害频发,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
高红山邹钰李富强庞红丽李宗盟张连科潘保田
关键词:古洪水粒度晚第四纪黄河
会宁剖面MIS3阶段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变化被引量:10
2013年
在会宁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和气候替代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会宁地区约20~70 ka的古气候特征和序列。研究表明:Ba、Rb、Sr、Ti、Fe2O3、SiO2、Al2O3、MgO、K2O等在剖面上都有随深度的减小含量随之增加的趋势;CaO、Na2O等在剖面上有随深度的减小含量随之减小的趋势。MIS3气候略显温湿,可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L1S1S2),55.5~45.9 ka,气候为弱温湿;中期(L1S1L1),45.9~27.3 ka,气候为干冷;晚期(L1S1S1),27.3~23.8ka,气候为温湿;会宁剖面较明显地记录了5次Heinrich事件。
翟新伟吴松李富强
关键词:地球化学古气候MIS3阶段HEINRICH事件
晋陕峡谷北段晚新生代河流演化初步研究被引量:37
2012年
晋陕峡谷黄河形成的时代是地学界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长期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至今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山西保德地区发育一套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年代为>8.3~3.7Ma,地貌与地层分析表明,它们是唐县期夷平面的相关沉积。河湖相地层所含砾石层的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当时汇入古湖的河流是发源于周围抬升区的短小河流,形成一个局地规模的湖泊水系。晋陕峡谷北段唐县期夷平面之上分布两期红粘土覆盖的河流砾石层,形成年代分别在4.9Ma前和3.7Ma前;砾石组构和岩性统计揭示,它们所指示的河流流向向北,与黄河流向相反,是一个不同于现代黄河的古河流,它将保德古湖水系与河套盆地联系起来。3.7Ma前,强烈的地面上升导致河湖相沉积结束和唐县期夷平面抬升,风成红粘土堆积其上,地形起伏增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水系进入重新组织阶段;1.2Ma前,黄土高原南部的河流将原北流水系袭夺,黄河形成;最近1.2Ma的强烈地面上升,导致黄河不断下切并发育多级阶地,逐渐形成现代壮观的深切峡谷地貌。
潘保田胡振波胡小飞张忱李富强
关键词:河湖相沉积夷平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