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纪淼
-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载体,推进油气储运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 本文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对油气储运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大赛教育可挖掘出自主学习、实践型学习、团队协作式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共享学术成果、培养人才和促进...
- 梁永图段纪淼
- 关键词:教育创新
- 文献传递
- 多相混输管道蜡沉积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1年
- 海底管道蜡沉积已成为石油工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流动安全保障问题。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蜡沉积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了有关多相流动蜡沉积机理、多相流动蜡沉积实验装置和多相流动蜡沉积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建立在"剪切剥离"作用基础上的"老化"蜡沉积机理;介绍了冷板实验、冷指实验、旋转圆盘实验和环道实验装置,着重分析了环道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介绍了Singh模型和Hernandez模型,在其基础上对油气和油水两相蜡沉积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根据多相蜡沉积的研究现状,提出多相管流蜡沉积问题的研究应从蜡沉积机理入手,通过实验寻求多相混输过程中影响蜡沉积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多相流动的规律,建立不同流型下的蜡沉积物理模型。
- 段纪淼宫敬张宇王鹏宇
- 关键词:蜡沉积多相流动力学模型
- W/O型乳状液蜡沉积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冷指实验装置,在油-水两相体系下,系统研究了含水率、冷指温度、乳状液温度和温度区间对W/O型乳状液蜡沉积规律的影响,得到了W/O型乳状液蜡沉积规律的宏观特性:在相同温度区间下,蜡沉积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冷指温度较高时,蜡沉积速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明显,冷指温度较低时,该趋势较平缓;蜡沉积速率随乳状液与冷指表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在乳状液和冷指表面温差相同的情况下,蜡沉积速率随乳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基于静态条件下W/O型乳状液中沉积物相对质量基本不随含水率变化这一特性,提出了利用沉积物相对质量预测W/O型乳状液蜡沉积速率的新方法。
- 张宇张宇于达王鹏宇
- 关键词:含蜡原油蜡沉积W
- 分散相粒径对油水乳状液蜡沉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冷指实验装置,针对油包水型乳状液分散相粒径大小及分布,对油水体系中蜡沉积规律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搅拌时间下,随着配制乳状液时搅拌速率的增大,分散相中小液滴的数量增多,大液滴的数量减少;在相同的含水率下,随着乳状液体系中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减小和小液滴数量的增多,蜡沉积速率减小。对沉积物组分进行了高温气相色谱(HTGC)分析,指出在相同的实验时间条件下,油包水型乳状液分散相粒径大小及分布仅对蜡沉积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对沉积层中蜡质量分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油水流动条件下的蜡沉积特性奠定了基础。(图5,参12)
- 张宇于达王鹏宇段纪淼王亮王磊
- 关键词:含蜡原油蜡沉积分散相粒径大小乳状液
- 油气水三相流体高温高压流变特性实验被引量:3
- 2012年
- 以大庆外输含蜡原油为实验介质,利用自行研制的高压流变特性测试系统,测试了实验油样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在不同剪切速率、含水率及压力下的粘温特性,探讨了氮气和天然气的溶解度对含蜡原油析蜡点和溶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和天然气两种气质加压条件下,油气两相和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视粘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且温度越低剪切稀释性越明显。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原油含水率低于20%时,油样视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于泡点压力的条件下,当以天然气加压时,油气水三相和油气两相混合物的溶蜡点和析蜡点均随压力升高而降低,而以氮气加压时的变化规律与此相反,说明天然气溶解于原油有利于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 张天娇李汉勇宫敬段纪淼
- 关键词:含蜡原油多相流流变特性高温高压析蜡点
- 气液两相间歇流流型下的蜡沉积规律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多相流动蜡沉积试验环道,以高含蜡量原油为试验介质,对气液两相流的蜡沉积规律开展试验研究,得到间歇流流型下蜡沉积层厚度随液相折算速度、气相折算速度和间歇频率等流型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间歇流流型中,蜡沉积物在管壁环向分布较为均匀。当液相折算速度恒定,平均蜡沉积层厚度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若气相折算速度保持恒定,液相折算速度较低时,平均蜡沉积层厚度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液相折算速度较高时,平均蜡沉积层厚度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若气相折算速度相同,段塞频率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导致平均蜡沉积层厚度呈现减小趋势。研究结果为建立气液两相流动蜡沉积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图6,参6)
- 张宇于达邓涛王鹏宇段纪淼刘慧姝
-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蜡沉积间歇流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