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跃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术后
  • 2篇人工髋关节
  • 2篇人工髋关节置...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评估
  • 2篇关节置换
  • 2篇翻修
  • 2篇翻修术
  • 1篇蛋白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再手术
  • 1篇整合素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严世贵
  • 4篇沈跃
  • 2篇章淼锋
  • 2篇王卫
  • 2篇师钟丽
  • 2篇应志敏
  • 2篇赵翔
  • 2篇何斌
  • 1篇刘安
  • 1篇易鹏
  • 1篇周以侹

传媒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七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TP结合蛋白Rab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沈跃易鹏从晓霞张子旺师钟丽周以侹严世贵
3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因及其中短期临床疗效评估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关节病区近6年来所有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翻修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中短期临床疗效,同时分析55岁以下患者髋关节翻修术后的临床结局。
何斌严世贵章淼锋沈跃赵翔应志敏史明敏王卫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影像学特征临床疗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原因分析及翻修术疗效评估被引量:48
2019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原因、翻修术疗效及髋部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患者344例(351髋),男141例,女203例;年龄(65.64±10.81)岁(28~87岁);随访(60.38±22.75)个月(24~105个月)。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行假体旷置后二期翻修,其他病例均行一期翻修。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观察翻修假体的生存率。根据患者翻修术距初次关节置换的时间分为早期翻修(5年内)和晚期翻修(超过5年),以55岁为界分为两个年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翻修原因、Harris髋关节评分、再手术及再翻修率。结果351髋初次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8髋(67.8%),假体周围骨折41髋(11.7%),假体周围感染30髋(8.5%),复发性脱位23髋(6.6%),假体磨损19髋(5.4%)。早期翻修组(90髋)的假体周围感染率(21.1%)高于晚期翻修组(261髋)的4.2%(χ^2=24.443,P<0.001),晚期翻修组的无菌性松动率(72.4%)高于早期翻修组的54.4%(χ^2=9.899,P=0.002)。16例翻修术后再次行髋部手术,手术原因:复发性脱位6例、无菌性松动4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假体周围感染3例;其中8例行再次翻修术,包括无菌性松动4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复发性脱位2例。首次翻修至再次翻修平均(22.1±10.0)个月(1~75个月),翻修假体5年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99.3%[95%CI(98.3%,100.3%)]和92.6%[95%CI(87.1%,98.1%)]。翻修年龄≤55岁组(55髋)的假体周围感染率和磨损率分别为16.4%和12.7%,高于翻修年龄>55岁组(296髋)的7.1%和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46;χ^2=5.226,P=0.022);翻修年龄>55岁组的无菌性松动率(70.3%)高于翻修年龄≤55岁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22)。翻修年龄≤55岁组和翻修年龄>55岁组的翻修假体8年生存率分别为76.8%[95%CI(50.5%,103.1%)]和95.4%[95%CI(91.1%,99.7%)]。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主要原因�
何斌章淼锋沈跃赵翔应志敏史明敏王卫严世贵
关键词:再手术
β2整合素-TLR膜复合体调控关节钛微粒介导炎症反应
近年来,声学、生物学、医学的发展为预防内植物松动带来了全新的机会,人们开始尝试采用低频超声来防治内植物松动。有关PRRs识别信号通路介导磨损颗粒诱发炎症的假说得到越来越多实验的支持。然而,其具体过程仍存在一些争议,其分子...
沈跃周辰鹤师钟丽刘安严世贵
关键词:Β2整合素钛颗粒巨噬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