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迎春 作品数:11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合并叶酸降低的脑梗死患者症状和伴随疾病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中,出现血清叶酸水平降低者的症状和伴随疾病特征。方法将叶酸<3.1 IU/ml者列为叶酸降低脑梗死组,共搜集372例患者;将叶酸≥3.1 IU/ml的患者,列为叶酸正常脑梗死组,共搜集到2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特征和伴随疾病特征。结果与叶酸正常组相比,叶酸降低组患者发生双下肢乏力、记忆力下降、走路不稳的比例高(P值分别=0.001、0.011、0.001)。通过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脑梗死史、痴呆、糖尿病、房性早搏、左心室肥大、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发生叶酸降低独立相关因素(P值分别=0.000、0.011、0.002、0.002、0.032、0.006)。结论合并叶酸降低的脑梗死患者表现为双下肢乏力、走路不稳以及记忆力下降为主,多数合并有多次脑梗死病史、痴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心脏损害,但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低。 余爱勇 孙建军 杨柳 赵迎春 周克贵 陈晟 赵玉武关键词:叶酸 痴呆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阴性脑梗死患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阐明弥散加权成像(DWI)阴性脑梗死患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方法选择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DWI阴性脑梗死患者(DWI阴性组,46例);DWI阳性脑梗死患者(DWI阳性组,35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检验结果、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结果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DWI阴性组患者表现为偏身运动障碍的比例高,高级皮质功能障碍的比例高,失语的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和DWI阳性组D、D、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的甘油三酯和叶酸水平低于DWI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C~C段)、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DWI阳性组脑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颅内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总数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阴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段)、椎动脉(V~V段)、颅外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总数与DWI阳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阴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颅外大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的概率可能并不低于DWI阳性脑梗死患者。 余爱勇 薛冬梅 赵迎春关键词: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视频病例库在肌张力障碍教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视频病例库能否给肌张力障碍的教学带来益处。方法:参与学生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学院4年级医学生,共81名,42名学生(实验组)以病例库+视频软件模式进行肌张力障碍教学;39名学生(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关键特征问题考试和多项选择题考试。结果:实验组MCQE、KFPE得分高于对照组,在多灶型、全身型和偏身型肌张力障碍为主题的考试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病例库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肌张力障碍知识。 余爱勇 赵迎春 段明明 周克贵 张瑜 李旗关键词:肌张力障碍 视频 教学 伴甲状腺抗体升高的脑梗死患者罹患糖尿病风险增高 2020年 目的揭示甲状腺抗体升高的脑梗死的并发疾病特征,指导临床。方法选择甲状腺抗体正常合并脑梗死患者共143例,甲状腺抗体升高合并脑梗死组患者共计86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特征,同时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抗体升高组发生脑梗死的比例低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39.63%vs.67.14%,χ^2=5.808,P=0.016)。在脑梗死中,甲状腺抗体升高组患者伴随糖尿病的病例(39.53%vs.20.28%,χ^2=9.984,P=0.002)高于甲状腺抗体正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OR=3.966,95%CI=1.911~8.231,P=0.000)、糖尿病(OR=2.858,95%CI=1.497~5.457,P=0.001)是脑梗死合并甲状腺抗体升高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抗体升高者合并脑梗死的比例低,脑梗死合并甲状腺抗体升高者罹患糖尿病风险高。遇到甲状腺抗体升高的脑梗死患者,需要排除合并潜在隐匿糖尿病的可能。 余爱勇 赵迎春 陈晟 彭亮 娄晓丽 孙建军 赵玉武关键词:甲状腺抗体 脑梗死 糖尿病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492 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演变及脑CT 变化,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 特征进行对比... 赵迎春 李旗 刘振宝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扩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2021年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是临床最常见的单一神经病,患者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其两大主要治疗药物,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预后,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有可能遗留鳄鱼泪、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精神创伤。 于芳苹 赵迎春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 精神创伤 药物治疗进展 鳄鱼泪 行走不稳伴叶酸缺乏患者病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搜集一组以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合并低叶酸血症,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将叶酸<3.1 IU/ml者,未合并脑血管病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行走不稳”者54例,列为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将叶酸<3.1 IU/ml、合并有脑血管病,列为叶酸降低合并脑血管病对照组,共129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征、生化代谢资料特征、头颅MRI脑内缺血灶分布特征,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发病时间为(7.56±8.78)d,高于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对照组(5.19±6.87)d,t=4.586,P=0.001。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发病年龄为(77.11±9.97)岁,高于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对照组(73.30±12.42)岁,t=2.906,P=0.022。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同型半胱氨酸(19.88±9.00),低于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对照组(30.38±59.77),t=2.938,P=0.021。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脑叶缺血灶(41.67%)高于对照组(33.72%),χ^2=6.254,P=0.012。行走不稳首发表现叶酸缺乏组,大脑半球的缺血灶大多数呈点状独立分布;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对照组,大脑半球缺血灶大多数融合成条线状、条带状,边界模糊不清的病灶。以行走不稳首发表现的叶酸缺乏组作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脑叶缺血灶的OR=2.311,95%CI 1.174~4.569,P=0.025。结论以行走不稳为表现、合并叶酸缺乏的患者可能具有起病时间较长、发病年龄较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不显著的特点,头颅MRI检查提示额叶、颞叶、顶叶的脑叶缺血灶数量多、呈点状独立分布的特征。 余爱勇 赵迎春 陈晟 张瑜 潘晓春 彭亮 娄晓丽 孙建军 赵玉武关键词:叶酸 脑缺血 血清叶酸水平降低对血糖和脑梗死TOAST分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揭示叶酸水平降低对血糖和脑梗死TOAST分型影响。方法选择叶酸水平降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91例,叶酸水平正常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86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脑梗死分型的不同特征、病灶分布、血管狭窄的特点。结果与叶酸正常脑梗死组相比,叶酸降低脑梗死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TOAST分型的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亚型对比中,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数目对比中,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各节段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正常脑梗死组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的脑梗死患者体内有着较好的糖代谢状况。叶酸水平降低对脑梗死的TOAST分型、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无影响。 余爱勇 赵迎春 陈晟 张瑜 潘晓春 彭亮 娄晓丽 孙建军 赵玉武关键词:叶酸 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病灶侧和对侧核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特征的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影像学特征,指导与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头部MRI平扫+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PWI得出4种参数: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将患者病灶侧PWI 4种参数和病灶对侧参数进行对比。结果7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共发现责任病灶9个:2个在脑桥、1个在放射冠区、1个在丘脑、1个枕叶、2个在顶叶、1个在岛叶、1个在额叶。1个放射冠区病灶边缘有增强。6例均有血管狭窄。通过对7例神经梅毒患者行PWI检查发现,与对侧相比,责任病灶区域rCBV值[(72.47±46.51)vs.(130.68±38.92)]降低,t=4.172,P=0.002;rCBF值[(111.10±37.89)vs.(153.43±50.81)]降低,t=2.804,P=0.025。责任病灶区域MTT值、TTP值无变化(P=0.569、0.171)。结论神经梅毒患者颅内病灶的PWI表现可能具有不同于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余爱勇 许凡勇 王顺娟 杨柳 赵迎春 赵玉武 朱琳关键词:神经梅毒 灌注加权成像 以“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为罕见诱因的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被引量:1 2021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严重的颅内静脉系统少见病,虽然有MRV等确诊的手段,但是MRV不能像MRI一样作为常规筛查手段,所以其漏诊率高。CVST发病前多数存在诱因,寻找到准确的诱因是发现该病、帮助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目前CVST公认的诱因众多[1],唯独未见以“脑梗死”作为诱因起病者,本例患者先后出现了两种独立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寻求病因,行脑血管造影时,意外发现上矢状窦内前半部分血栓形成。探索罕见诱因,以期加深对CVST的认知。 余爱勇 赵迎春 杨柳 陈晟 刘凯 赵玉武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