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芬

作品数:13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马尾松
  • 5篇松毛虫
  • 4篇马尾松毛虫
  • 3篇性信息素
  • 3篇松林
  • 3篇舟蛾
  • 3篇小卷蛾
  • 3篇马尾松林
  • 3篇金钱松
  • 3篇金钱松小卷蛾
  • 3篇昆虫
  • 2篇群落
  • 2篇毛虫
  • 2篇害虫
  • 1篇动物群落
  • 1篇信息素
  • 1篇序贯抽样
  • 1篇叶类
  • 1篇幼虫
  • 1篇幼虫种群

机构

  • 8篇中南林学院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浙江省政府
  • 1篇儋州市林业局
  • 1篇江门市林业局
  • 1篇南充市林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王淑芬
  • 4篇唐大武
  • 4篇黄勇平
  • 3篇赵星
  • 2篇吴东亮
  • 2篇张真
  • 1篇马钦彦
  • 1篇邓建宇
  • 1篇郭广忠
  • 1篇王鸿斌
  • 1篇孙汉洲
  • 1篇李新航
  • 1篇孔祥波
  • 1篇陈亮
  • 1篇李典谟
  • 1篇任立宗
  • 1篇叶翠层
  • 1篇莫建华
  • 1篇王问学
  • 1篇黎丽霞

传媒

  • 5篇中南林学院学...
  • 3篇林业科学
  • 2篇昆虫知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钱松小卷蛾幼虫种群在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与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多种方法分别考查了金钱松小卷蛾幼虫在金钱松树内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属于聚集分布,同时探讨了聚集原因,确定了抽样方法,根据Iawo的统计方法,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根据Kuno模型(1969)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
邓建宇黎丽霞谢伟王淑芬王问学
关键词:金钱松小卷蛾抽样方法序贯抽样
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本文对金钱松小卷蛾(CelyphapseudolaxicolaLiu)雌性信息素进行了研究。室内观察的结果表明,在光周期为14:10的条件下,雌蛾求偶在黑暗4h时达到高峰,求偶百分率达到85%。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正己洗抽提液用高效毛细管色谱仪进行分析,获得了五个信息素组分。利用乙酰化反应,色谱分析,标样对照以及色-质联用证实,鉴定出这五个化合物分别是12:OH、Z10-12:OH、12:Ac、Z9-12:Ac和Z10-12:Ac。它们的比例是:6.8:5.4:24.56:1:22.29。在风洞中用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抽提物、合成性信息素组分作为诱芯,均能引诱雄蛾产生从起飞、定向、到降落在信息素源这一系列性行为反应。林间生物试验亦证实了这一结果。
唐大武黄勇平王淑芬郭广忠
关键词: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金钱松
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为用我们实验室合成的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来防治大面积金钱松林中的小卷蛾,采用了2种方法:1大量诱捕在约20hm2的试验林中,设置了2200个信息素诱捕器,每晚每器最多可诱捕雄蛾1000多头;2干扰交配在约4hm2的试验林中,设置了约4000个信息素干扰源,以破坏两性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阻止交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处理前和处理后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数量有明显差异(P=2.711>Ta);在同一时间,处理区和对照区诱捕雄蛾的数量更有显著差异(P=3.019>Ta);雄蛾辨识雌蛾方向的能力已受到严重干扰,说明用性信息素防治金钱松小卷蛾是切实可行的.
王淑芬唐大武叶翠层黄勇平周忠朗吴涛
关键词:金钱松小卷蛾性信息素迷向法
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被引量:5
2009年
依据广西大青山马尾松林区马尾松毛虫一个暴发周期中食叶、捕食、寄生、刺吸四大类群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D)、均匀度指数(J)和害虫与天敌的数量比例的数据,建立突变模型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利用湖南桂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毛虫的整个暴发过程中,暴发区在暴发年的昆虫生物群落处于明显的不稳定状态,而在非暴发年时,群落则处于亚稳定的状态;非暴发区在暴发年处于亚稳定的状态,非暴发年时处于稳定状态。在松毛虫各个发生阶段,当上升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有可能导致松毛虫的大发生;松毛虫暴发后,节肢动物群落依旧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会造成松毛虫的连续暴发,这主要依赖于各种因子的影响。马尾松毛虫暴发呈现非线性、突变性等特点,食叶类群的影响为马尾松毛虫暴发的关键因子,各类群作用均衡的系统比较稳定,虫害暴发是群落结构趋稳调节过程中的强烈外部表现。研究表明,突变模型在检测群落结构稳定性和预测松毛虫发生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新航张真马钦彦王鸿斌孔祥波王淑芬
关键词:马尾松马尾松毛虫群落稳定性
松毛虫黑卵蜂标记与识别及标记信息素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对松毛虫黑卵蜂标记与识别寄主的机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有识别寄主是否已被寄生的能力;其标记寄主的器官是产卵器,识别标记的器官是触角;标记信息素是其完成产卵后由产卵器尖部流出,留在寄主表面作为识别线索的化合物。标记信息素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室温下存放8天,100℃处理20分钟,都对其活性没有影响;碱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处理能使标记信息素失去(或部分失去)活性;酸则能保持其活性并能使在碱性条件下失去的活性得以恢复。
黄勇平王淑芬唐大武任立宗
关键词:松毛虫黑卵蜂信息素马尾松毛虫
杨树分月扇舟蛾性信息素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分月扇舟蛾ClosteraanastomosisLinn.是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做好防治该虫的基础工作,首先对雌蛾求偶特性及雄蛾风洞行为进行了观察,然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对雌蛾性信息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周期L∶D=14∶10的条件下,黑暗8h的性信息素抽提物已具有引诱活性,雌蛾求偶在黑暗9h达高峰,求偶率高达90%;雄蛾风洞行为反应以2日龄的反应较强;比较黑暗6~9h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正已烷抽提液的气相色谱图,从色谱峰的消长并综合考虑风洞试验及求偶规律,确定了活性峰;微量化学反应及GC-MS分析结果表明,分月扇舟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为含有两个双键的C14醛.
王淑芬孙汉洲黄勇平黄勇平唐大武
关键词:分月扇舟蛾昆虫性信息素GC-MS分析
黄脊竹蝗的发生周期及马氏预测被引量:9
1990年
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36年来黄脊竹蝗的发生面积为依据,先运用波谱分析法确定了其发生周期,再用马尔柯夫链法预测了其未来的发生状态。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的大、小发生周期分别为17年和9年,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1989年发生状态为较重灾害,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此种方法基本可靠,可作为制定防治决策的依据。
王淑芬赵星刘守邦李碧霜
关键词:黄脊竹蝗蝗虫
竹镂舟蛾越冬蛹密度的动态分析
1992年
竹镂舟蛾是毛竹林内呈明显周期性发生的害虫。根据该虫8年的虫口密度数据,运用谐波分析方法拟合了周期内的虫口发生规律,计算出了虫口数量动态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值与实际值差异甚小,有很好的拟合性能,说明用谐波分析方法可预测周期内的虫口发生状况。
赵星王淑芬刘守邦周艳初李碧霜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动态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7
1998年
通过对松毛虫一个暴发周期中不同发生类型区内松林林冠层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平均多样性特别是潜伏期多样性越大,群落越稳定,食叶类群多样性对整个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捕食类群对刺吸类群控制作用较大,而寄生类群对食叶类群的控制作用较大。中性昆虫在群落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松毛虫不同发生阶段中,上升阶段多样性最大,如此时多样性足够大,可有效地抑制松毛虫的暴发,否则松毛虫将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数量猛增,导致大发生。通过研究认为,群落中并联形式的多样性可增加系统的冗余和负反馈作用,导致系统的稳定性;而串联形式的多样性不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
张真吴东亮王淑芬
关键词:松毛虫昆虫群落马尾松
用随机发育模型预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期被引量:2
1990年
用马尾松毛虫各龄虫口密度的定期调查资料和积温资料,拟合Logistic随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描述马尾松毛虫第1代1~6龄幼虫的发育进程。对各龄虫口的时间分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的吻合程度达90%。对模型参数进行比较表明,除了温度(积温)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影响着马尾松毛虫的发育进程。
莫建华王淑芬宋运堂张景权陈力君
关键词:发生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