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蓓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换热
  • 5篇相变换热
  • 4篇微槽
  • 3篇散热
  • 3篇散热系统
  • 3篇通讯基站
  • 3篇通讯设备
  • 3篇屋顶
  • 3篇基站
  • 3篇保温结构
  • 2篇倾角
  • 2篇倾斜角
  • 2篇热流密度
  • 2篇微槽群
  • 2篇矩形微槽
  • 2篇绝热层
  • 2篇换热实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制冷
  • 1篇制冷系统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山东省科学院

作者

  • 9篇李蓓
  • 7篇赵孝保
  • 4篇李奇贺
  • 3篇刘志刚
  • 3篇王丽丽
  • 3篇邓金铭
  • 3篇王超颖
  • 1篇刘瑛

传媒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2007年传...
  • 1篇江苏省工程热...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管内流动与换热实验研究与分析
2007年
采用不同压力下的水蒸汽来加热微管,蒸馏水流过内径分别为215μm、322μm、530μm及765μm微管,实验同时测量了微管两端的压力降及流量.实验得到了Re数在100-7 000之间变化时的摩擦阻力系数f及Nu数,并与经典的流动阻力系数及经典层流、过渡流及紊流换热准则方程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Re数较低时,微管内部f值与经典的理论值基本相等,微管内部的Nu数略低于常规经典的换热准则方程式的解;在Re数增加到1 800-2 000时,f值偏离经典的层流解,但微管内的Nu数与过渡流准则方程式的解基本一致;当Re数增加到3 000-7 000左右时,f值达到或接近勃拉修斯解,管内部换热的Nu数达到常规尺度下的紊流换热方程式的解.[关键词]微管,摩擦系数。
赵孝保刘志刚李蓓
关键词:微管努谢尔特数
竖直微槽的倾角对相变换热影响的研究
2008年
本文对带有倾斜角的矩形毛细微槽竖直板的相变传热及两相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各种倾斜角度的微槽板的相变换热强度,得到了相变换热强度与微槽倾角有很大关联和最佳倾斜角度为+10°的实验结果,用薄膜理论和气泡对液体润湿特性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赵孝保李蓓刘志刚
关键词:微槽倾斜角相变换热气泡
微槽群相变换热影响因素的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器件向微型化、大功率的趋势发展,系统对微小空间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如此高的热流密度将严重影响微电子器件的稳定性,而冷却微系统的困难在于:首先,在高热耗散密度下,传统的风冷已...
李蓓
关键词:微槽群相变换热薄液膜
文献传递
竖微槽面沸腾换热研究
本文对竖直微槽面微冷系统的相变换热进行了研究,对四种不同尺寸的矩形微槽表面的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确定了获得最大热流密度时的微槽表面尺寸,比较了四种尺寸的微槽并分析了获得最大热流密度的原因。
李蓓赵孝保李奇贺
关键词:沸腾换热相变换热热流密度传热性能
一种通讯基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墙体、屋顶、通讯设备以及散热系统。其中,墙体采用保温结构,屋顶包括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第一屋顶层为保温绝热层;第一屋顶层与墙体形成封闭空间,通讯设备设置于封闭空间内;第二屋顶层设置在第一...
张炜柯王超颖邓金铭李奇贺赵孝保王丽丽李蓓
文献传递
一种通讯基站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墙体、屋顶、通讯设备以及散热系统。其中,墙体采用保温结构,屋顶包括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第一屋顶层为保温绝热层;第一屋顶层与墙体形成封闭空间,通讯设备设置于封闭空间内;第二屋顶层设置在...
张炜柯王超颖邓金铭李奇贺赵孝保王丽丽李蓓
文献传递
竖直微槽的倾角对相变换热的影响
本文对带有倾斜角的矩形毛细微槽竖直板的相变传热及两相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比竖直微槽板与倾斜的微槽板的相变换热强度,得到了相变换热及两相流的最佳倾斜角度为+10°,并用薄膜理论和气泡存在对液体润湿特性的影响对实验结...
李蓓赵孝保刘志刚
关键词:倾斜角相变换热
文献传递
矩形微槽微冷系统相变换热实验的研究
2007年
对不同尺寸的矩形竖直微槽群表面相变换热微冷系统在液位高度及微槽表面尺寸等因素影响下的相变换热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确定了获得最大热流密度时的微槽表面尺寸为槽宽、槽深以及槽间距分别为0.2mm、0.8mm、0.2mm以及槽道数目为50的微槽;实验表明液位高度与相变换热强度有很大的关联,并且液位高度在加热中心时获得最大热流密度,当液位高度低于加热中心的时候,液位越高,换热强度越好,当液位高度高于加热中心的时候,液位高度与换热强度没有很大的关联.
李蓓赵孝保刘瑛刘志刚
关键词:微槽群相变换热热流密度
一种通讯基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基站,包括墙体、屋顶、通讯设备以及散热系统。其中,墙体采用保温结构,屋顶包括第一屋顶层和第二屋顶层;第一屋顶层为保温绝热层;第一屋顶层与墙体形成封闭空间,通讯设备设置于封闭空间内;第二屋顶层设置在第一...
张炜柯王超颖邓金铭李奇贺赵孝保王丽丽李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