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琪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杜鹃
  • 1篇杜鹃花
  • 1篇杜鹃花属
  • 1篇转录
  • 1篇根系
  • 1篇共生菌
  • 1篇分子检测
  • 1篇ITS

机构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1篇丁琼
  • 1篇廖映辉
  • 1篇张琪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凉山州龙肘山锈红杜鹃与薄叶马银花根部真菌分子检测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为检验直接分子检测法用于揭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根部真菌(Root-associated fungi,RAF)组成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检测技术直接从锈红杜鹃(R.bureavii)与薄叶马银花(R.leptothrium)的发根(Hair root)提取DNA,用真菌特异性引物扩增r DNA-ITS区、经克隆后测序,对获得的ITS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收集NCBI中与本研究的RAF相似性97%以上的所有序列对应的真菌来源(土壤或根系的身份)数据,分析真菌的生态学特性,并用FUNGuild软件提供的方法划分真菌的生态类型。【结果】从两种杜鹃花根部共检测到15种真菌,其中担子菌门(Basdiomycota)真菌3种,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12种。柔膜菌目(Helotiales)真菌在两种杜鹃花RAF群落中占据优势,并且在两种杜鹃花根系中均检测到该类真菌。此外,两种杜鹃花根部有多种生态类型的RAF共存,包括曾被频繁报道的杜鹃花类菌根菌Oidiodendron sp.和Rhizoscyphus sp.、内生真菌Phialocephala fortinii、共生一致病过渡型真菌Pezoloma ericae、外生菌根共生菌Meliniomyces sp.,以及腐生型真菌Myceana sp.、Lachnum virgineum、Herpotrichia sp.。【结论】直接分子检测法从两种杜鹃花属植物根部检测到的真菌谱系多样性较高、生态类型复杂,这一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杜鹃花属植物RAF多样性。
黄彩微廖映辉张琪丁琼
关键词:杜鹃花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