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弹力图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后的血小板抑制率,评估药物疗效并寻找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对策。方法:选取60周岁以上老年ACS患者2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单抗组(A组)和双抗组(B组),A组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1)40例、氯吡格雷组(A2)40例、替格瑞洛组(A3)40例,B组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B1)80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B2)80例,共5组。各组患者服用药物1个月后,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经AA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及经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对各组患者不同药物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抗血小板有效率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6个月内的出血或心血管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存在抗血小板抵抗的患者,采取加大药物剂量或更换抗血小板药物的方式以改善血小板抵抗。结果:B组抗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B2组经ADP途径诱导的抑制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B1组(P<0.05);A1组抗血小板无效的患者更换药物为替格瑞洛,以及B2组抗血小板无效的患者替格瑞洛加量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P<0.05),且未增加任何出血风险(P>0.05),并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疗效确切,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存在血小板抵抗患者更换或加量抗血小板药物是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取得临床疗效的好对策,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 孙阿林庞军涛张振高安路李晓东王健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冠心病
-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CHF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并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及LVID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NT-proBNP水平。
- 王韵菡张振王健
-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心力衰竭
- NT-proBNP床旁快速检验用于心力衰竭诊治的价值分析
- 目的: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候群,其发病突然、进展快、死亡率高,N末端B型脑钠肽原(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含量...
- 张振张爱元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心肺运动试验用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气体代谢异常,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60例患者分为心衰组及对照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代谢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心衰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功率、二氧化碳排出量、无氧阈、氧脉搏、摄氧量/功率斜率以及摄氧效率斜率明显下降,VE/VCO2斜率及无氧阈时二氧化碳代谢当量则明显升高。另外,运动振荡通气(EOV)和呼吸不稳定现象、氧脉搏出现平台及VO2增加率的下降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有诊断价值。结论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可发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气体代谢异常,对症状不显著的患者,可指导早期临床诊断,是对目前诊断方式的很好补充。
- 张振张光芳陈彦波刘学刚张爱元
- 关键词:心肺运动试验气体代谢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监测凝血纤溶标记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监测凝血纤溶标记物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植入鞘管前、电生理检查后、射频消融后、射频消融术后24h测定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DD水平自植入鞘管后即开始上升,射频消融术后达峰值,术后24h仍处于较高水平;TAT自植入鞘管后开始升高,电生理检查后达高峰,射频消融后逐渐下降,术后24h仍高于正常水平;vWF自植入鞘管后开始升高,射频消融术后达峰值,较前均明显升高,术后24h仍高于正常水平。TAT、vWF及DD在射频消融前后的改变量与射频消融的总放电次数、总放电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关联。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穿刺开始到射频消融术后24h均存在血栓的风险,从穿刺开始即应采取抗凝的措施,以预防血栓形成。
- 王洪刚孙希彩张振庄文贞薛海斌
- 关键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