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蕾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调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症状的效果研究
- 2022年
-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雷珠单抗与眼底激光来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阶段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6例纳入本次研究,分成单一组(眼底激光单一治疗)和联合组(雷珠单抗+眼底激光),每组共有43例患者,重点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各项症状以及视力的整体变化。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不良症状的整体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视力变化显著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组黄斑区治疗后的整体厚度显著比单一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言,借助雷珠单抗、眼底激光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整体改善时间有效缩短,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其视力,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大量推广。
- 王梦蕾黎梦
- 关键词:眼底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活体兔眼角膜对视网膜形态学的影响
- 2017年
- 背景目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技术可通过辐照角膜以改变角膜曲率,从而矫治老视,然而其辐照角膜后对视网膜的安全性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HIFU辐照活体兔眼角膜后对视网膜组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1只,用HIFU以圆环状定位辐照活体兔右眼角膜基质6S,辐照环直径约为9mm,左眼不接受干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第1、7、14、30、60、90天各处死6只实验兔,收集双侧眼球。取其中3只实验兔眼球剥取视网膜,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检测;其余3只实验兔眼球常规石蜡包埋并行组织病理学、勿动蛋白A(Nogo—A)免疫组织化学及TUNEL凋亡染色观察。取5只实验兔分别于辐照前及辐照后第1、7、14、30、60、90天接受OCT扫描,观察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实验兔对照眼可见视网膜分为10层,各层视网膜结构完整,边界清晰,细胞排列规则,HIFU辐照角膜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学形态与对照眼比较无明显改变。对照眼和手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有少量的Nogo—A蛋白表达,各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Nogo—A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672,P=0.413;F时间=1.622,P=0.157)。各组兔眼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匀浆中SOD活性及MDA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OD:F分组=0.167,P=0.684;F时间=0.074,P=0.996.MDA:F分组=0.005,P=0.946;F时间=0.405,P=0.844)。各组兔眼视网膜中未发现TUNEL阳性细胞。术前和术后1、7、14、30、60、90d组兔眼视网膜厚度值分别为(148.20±1.79)、(148.10±1.79)、(147.60±1.52)、(148.00±1.58)、(147.80±1.64)�
- 李美璇杜之渝王梦蕾晏丕松张玙李崇燕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丙二醛
- Mini-CEX联合DOPS在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中的实践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索基于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在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的五年制医学生作为研究组,前期(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研究组递进式阶段评价结果、实习满意度等。使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实习生无论是在病史询问,还是病历书写及操作技能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2.47,P=0.016;t=5.26,P<0.001;t=2.20,P=0.031)。在递进式培训中,第二次递进式形成性评价中Mini-CEX及DOPS分数均优于第一次(t=-21.06,P<0.001;t=-15.09,P<0.001)。第二次测评时实习生对自身表现的满意度及考官对实习生的满意度均优于第一次(t=-5.53,P<0.001;t=-8.19,P<0.001)。结论:基于Mini-CEX联合DOPS用于感官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眼科实习阶段培训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王梦蕾黎梦王茜
- 关键词:整合教学
- 载IR780靶向纳米粒体外荧光成像及光动力诱导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IR780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体外评价其物理性质、荧光成像能力、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at choroi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CVECs)的寻靶能力及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IR780的非靶向纳米粒(IR780/PLGA-NPs),运用碳二亚胺法将VEGFR2抗体与纳米粒相连接,最终制备出靶向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检测其基本特性;运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定量荧光和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评价纳米粒的荧光成像能力;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术评价靶向组、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纳米粒体外寻靶能力;单线氧荧光探针(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 reagent,SOSG)评估体外光动力治疗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激光组、非靶向激光组、单纯激光组纳米粒介导的光动力诱导RCVECs的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制备出VEGFR2/IR780/PLGA-NPs,不同显微镜下观察呈球形,大小均匀,粒径(273.23±31.55)nm;电位(-8.85±1.60)mV;IR780包封率(87.37±2.44)%。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纳米粒浓度越高,其荧光信号强度越强。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R2抗体已成功连接于纳米粒,其连接率为(83.60±4.79)%。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在靶向组中RCVECs周围的纳米粒明显多于非靶向组和抗体封闭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组纳米粒与细胞连接率为(58.13±1.64)%,明显高于非靶向组(20.64±1.89)%和抗体封闭组(15.1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激光辐照后,随纳米粒浓度增加,体外活性氧产量逐渐增加,具备良好的PDT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激光组诱导RCVECs凋亡的比例为(82.99±0.98)%,明显高于非靶向激光组(30.75±1.81)%和单纯激光组(7.0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靶
- 冉一君王梦蕾黎梦周希瑗曹阳冉海涛
- 关键词:PLGA纳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