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撕脱
  • 2篇撕脱性
  • 2篇撕脱性骨折
  • 2篇髌骨
  • 2篇骨固定
  • 2篇骨固定钢丝
  • 2篇骨折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钢丝
  • 1篇弹力套
  • 1篇张力带
  • 1篇置换术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器
  • 1篇伸直
  • 1篇伸直型
  • 1篇伸直型膝关节...

机构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作者

  • 4篇柴巍巍
  • 3篇尚延春
  • 3篇申晟
  • 2篇刘云龙
  • 1篇孙永强

传媒

  • 2篇中医正骨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良张力带固定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固定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23例闭合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28~72岁,中位数50岁;左膝12例,右膝11例;跌落伤18例,车祸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中位数4 d。采用膝前正中纵形切口,分别从髌腱两侧远端边缘向近端行Krackow缝合,3次锁边后(不超过骨折线)将缝线自骨折近端骨膜下穿出,借助切开的内侧或外侧髌骨支持带间隙将骨折复位,临时固定后将Krackow缝合后留在骨折近端的缝线打结。在髌骨横径的三等分点上自髌骨上极向远端穿入2枚克氏针并分别以钢丝环扎固定,最后在髌腱中间部分采用Bunnell法加强缝合。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中位数3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伸膝均不受限;1例患者由于不配合功能康复,膝关节仅能屈曲80°左右;其余22例患者的屈曲活动度为143.5°±6.1°。未发生克氏针松动、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陆裕朴等制定的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差1例。结论:改良张力带固定结合Krackow-Bunnell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柴巍巍尚延春申晟刘云龙
关键词:髌骨骨折骨固定钢丝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55~72岁,中位数63岁;创伤性膝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病变1例,类风湿膝关节炎3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5例;左膝6例,右膝7例。病程20~40年,中位数30年。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1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不足90°,每日给予手法松解1次,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31.1°±10.1°升至95.9°±7.2°,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9.5±11.2)分升至(80.0±7.4)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柴巍巍尚延春孙永强申晟刘云龙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僵硬
多功能关节冷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关节冷敷装置,包括冷敷器、弹力腰带和固定板,所述弹力腰带的中部固定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下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下端的连接带与冷敷器相连接,所述冷敷器的上下两端固定有活动半环,且活动半环分设为四个...
尚延春柴巍巍申晟
文献传递
改良张力带结合Krackow-Bunnell法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目的 观察改良张力带结合Krackow-Bunnell法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改良张力带结合Krackow—Bunnell法缝合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
柴巍巍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骨固定钢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