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棘突间撑开器Coflex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任磊孙永青范磊
- 关键词:撑开器棘突椎间盘退变腰椎管狭窄骨科医师
- 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和意义。方法创伤时相和围手术时相对31例接受保守及手术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手术组患者E1,E2,E3,E4时相时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均大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于创伤早期升高,非手术组患者于创伤后逐渐回落;手术组患者于术后继续升高,并于第1天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结论老年性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浓度变化显著,围术期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监测有助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但不能独立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 柳扬范磊孙永青康建国赵大中
- 关键词:老年脊柱骨折D二聚体
- 外固定器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
- 探讨外固定器在 Colles 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11例粉碎性骨折,Frykman 分型Ⅴ型2例,Ⅶ型2例,Ⅷ型7例,均采用进口腕关节外固定器(熙可公司 ORTHOFIX 外固定器)、臂丛麻醉、C 型...
- 孙永青崔准张怀华范磊
- 关键词:外固定器
- 文献传递
- 纤维蛋白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半髋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于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创面愈合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伤口愈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创面渗血,防治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 任磊孙永青范磊
- 关键词:关节形成术纤维蛋白胶引流
- 高龄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治疗
- 对高龄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8例采用闭合复位 DHS 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患者男7例,女11例,Evans 分型...
- 孙永青张怀华范磊崔准
-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 文献传递
- 动态棘突间撑开器Coflex的应用进展
- 2009年
- 范磊任磊孙永青
- 关键词:COFLEX置入物神经根管根性症状PLIF关节突关节
- 外固定器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在Colles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11例粉碎性骨折, Frykman分型Ⅴ型2例,Ⅶ型2例,Ⅷ型7例,均采用进口腕关节外固定器(熙可公司ORTHOFIX外固定器)、臂丛麻醉、C型臂下整复固定。结果早期手指活动,术后3周或4周戴架腕关节功能锻炼,6周拍片均示骨折临床愈合拆架,无并发症发生,腕手功能良好。结论外固定器治疗Colles骨折可很好地维持整复后关节面的完整,使桡腕关节骨折端受肌肉牵拉的作用很小,不易发生再移位;限制性功能活动既可保证骨折不发生移位又可减少关节囊挛缩、肌腱粘连等造成的功能恢复困难,尤其是皮肤条件差、严重的粉碎骨折、患者经济条件允许, 外固定器更是其首选使用方法。
- 孙永青崔准范磊张怀华
- 关键词:COLLES骨折外固定器
- 128层螺旋CT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 探讨及评价128层螺旋 CT 在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拥有完整的 X 线及 128层螺旋 CT 影像资料的25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两种影像检查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在25例患者中,X 线诊断...
- 任磊范磊孙永青
- 关键词:骨盆骨折
- 文献传递
- 病毒感染致甲缺损
- 2004年
- 报告1例单纯疱疾病毒感染致甲缺损的病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未发现类似报道。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及其治疗、预防进行讨论。病例报告患儿,女,5岁,因右手示指"水疱疹"破溃要求包扎就诊。检查右手示指末节桡侧表皮不规则破溃,有浆液性渗出物,其示指甲缺损,原甲床部表皮覆盖,与甲缘成同一组织,甲皱褶和甲板缺损。全身体检未见它处皮肤皮疹。追问病史,患儿母亲诉患儿于2岁时始春、
- 孙永青范磊
- 关键词:水疱疹甲床病毒感染
- 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对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9 月收治的14例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该组病例经2-31月的随访,评价其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14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认为该方法对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可满足早期活动的需要,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孙永青叶建军范磊崔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