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作品数:56 被引量:41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部分市售鲜切水果和现制果汁饮料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耐药基因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部分市售鲜切水果和现制果汁饮料微生群落结构和耐药基因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食品中细菌群落进行注释,使用综合抗生素耐药性数据库(CARD)对注释到的耐药基因进行比对。结果 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注释到13 239个菌种,其中相对丰度高于0.10%的共有51个菌种,食源性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3.49%),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0.35%),宋内志贺菌(Shigella sonnei,0.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0.27%),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0.26%),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0.12%),麦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0.12%)和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0.11%)。33个样品中检测到属于38个抗生素类型的855个耐药基因。结论 本研究初步了解到市售鲜切水果和现制果汁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耐药基因分布,为进一步开展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了依据。 刘玉竹 张晓嫒 崔霞 王迪 陆峥 张诣 王丽丽 张鹏航 张寻 牛彦麟 陈倩 马晓晨关键词:耐药基因 2022年北京市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学分析 2024年 目的 对一起北京市某学校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疫情的快速精准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样本进行多重病原筛查;根据初筛结果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28份病例肛拭子样本中有26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分离菌株26株;13份粪便样本有10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4份样本分离到20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他样本未检测到病原;46株菌均携带cpa基因和cpe基因,为携带肠毒素CPE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46株菌中41株菌集中在2个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结论 本次腹泻暴发事件由产气荚膜梭菌(含肠毒素)导致,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产气荚膜梭菌暴发事件的快速检测。 赵凤玲 高翔 邹林 江南 罗宇馨 黄震 甄博珺 张萍 李颖 陈倩 马晓晨 马晓晨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研究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进行血清群分型,分离的56株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鉴定,使用微量肉汤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果56株单增李斯特菌中有28株分离自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1/2a,3a是主要的血清群。56株菌共分为29个PFGE带型、14个ST型,ST9、ST5、ST8、ST121是优势ST型。2株菌对环丙沙星耐药,1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结论冷锅串串和中式凉拌菜是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北京市食品来源单增李斯特菌的ST型别与国内其他地方食品来源菌株一致,与北京市临床分离株一致。 张晓嫒 刘玉竹 张鹏航 王迪 马晓晨 陈倩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脱脂鲜牛奶冻结方法保存菌株的研究 2001年 刘雪云 陈倩关键词:脱脂奶 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MLST分型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ETEC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采用MLST法,用e BURST V 3软件和MEGA 5.0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从1 599例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ETEC 58株,分离率为3.6%(58/1 599)。58株ETEC分离株MLST分型结果为共分成19个型别,部分试验菌株形成2个ST克隆群,分别为STC-6007、STC-3103,分别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多数菌株的遗传关系较远,可能与菌株来源多样有关。结论 ETEC感染2013-2015年在丰台区腹泻疾患中占较高比例,ST-6010与ST-69是最主要的ST型别。 余红 董晓根 尉秀霞 秦萌 王兆娥 陈倩关键词:致泻大肠埃希菌 管家基因 进化树 中国部分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子分型及变异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的分子流行特征和遗传变异关系并完善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制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8-2005年部分地区分离到的249株EHECO157:H7(其中产志贺毒素的245株,不产志贺毒素的4株)和51株O157非H7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stx2基因在我国的EHECO157:H7菌株中有着很高的分布率,部分菌株携带stx2基因变种。300株O157共分为161种带型,其中51株O157非H7菌株共有42种带型,4株O157:H7非产毒株分别为4种带型,245株EHECO157:H7共有115种带型。结论EHECO157间的基因变异较大;产stx2原毒素的菌株和5衄2毒素发生变异的菌株带型相差较大。部分菌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说明虽然这两大类菌株有其特有的流行克隆系,但是它们的克隆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王丽丽 夏胜利 胡万富 顾玲 杨晋川 陈倩 崔志刚 许彦梅 王鑫 叶长芸 景怀琦 徐建国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反应 两种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板用于沙门菌药敏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和评价2种品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板用于沙门菌药敏检测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选择6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同一检测人员使用两种药敏板测试13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重复2次,观察两种药敏板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在2种药敏板的可重复性评价中,2种药敏板分别有17.95%和5.12%的实验孔存在差异,均只相差一个梯度值;2种药敏板MIC出现差异的实验孔在定性判断上无差异。在实验结果一致性评价中,2种药敏板中16.67%的实验孔存在差异,有差异结果的实验孔均只相差一个梯度值;在定性判断方面,未出现"敏感"和"耐药"的差异。结论 2种MIC药敏板用于沙门菌药敏检测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好,其实验结果可以进行综合分析,但是需要考虑MIC一个梯度的实验误差。 张晓嫒 崔霞 王迪 陆峥 陈倩关键词:微量肉汤稀释法 沙门菌 药敏检测 弯曲菌菌种冷冻保存及复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弯曲菌菌种保存方法。方法采用含30%甘油的脑心浸液肉汤,将实验室保存的19株弯曲菌于-30℃和-70℃分别保存,每个菌株3个菌种管。1年后,采用5%脱纤维羊血的布氏肉汤进行增菌,然后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比较存活效果。结果-30℃条件下采用多管法保存弯曲菌可以获得与-70℃条件下保存相当的效果。结论采用多管法(每株菌3个菌种管)于-30℃冷冻保存弯曲菌是一个简单、方便、有效、实用的方法。 骆海朋 陈倩关键词:弯曲杆菌属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溯源分析。方法对该起事件中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对分离的阳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结果本次从1份厨师和10份患者便及肛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11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毒力基因,神奈川试验结果阳性,血清型为O3:K6型。对11株阳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所有菌株获得相同的PFGE带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和PFGE结果,可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任淑敏 张良军 刘凡 赵璐 张晓嫒 陈倩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脉冲场凝胶电泳 用于蔬菜残留耐药基因检测的DNA制备技术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用于蔬菜残留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检测的DNA制备技术。方法以樱桃萝卜、香菜为研究对象,对商业试剂盒Power Water?DNA Isolation kit和Power Plant?Pro DNA Isolation kit中的具体步骤进行改良,不经细菌分离培养等过程,提取其可食用部分残留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Nano Drop?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纯度和产量,并以DNA为模板,对16S rRNA、ARGs(sulⅠ、tet M、mef)进行PCR扩增,以验证本研究建立的DNA制备方法对于后续ARGs检测抑制物的去除情况。结果本研究所制备的DNA(n=5),OD260/OD280值均在1.7~1.9之间,浓度均为10ng/μL以上。经电泳检测后,目的基因的PCR扩增条带清晰,且经过序列分析比对证实,目的基因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同源性均达到9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DNA制备方法,无需细菌分离培养,简单、省时,所获得的DNA纯净,为后续蔬菜残留ARGs检测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李娟 陈倩关键词:蔬菜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