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星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南海北部
  • 3篇油气
  • 3篇盆地
  • 2篇地层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油气地质
  • 2篇油气地质意义
  • 2篇深水
  • 2篇台湾海峡
  • 2篇中新世
  • 2篇中中新世
  • 2篇凹陷
  • 2篇层序
  • 1篇地层沉积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条件
  • 1篇东南
  • 1篇多次波
  • 1篇新生代

机构

  • 9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作者

  • 10篇张莉
  • 10篇钱星
  • 7篇帅庆伟
  • 7篇韦振权
  • 6篇易海
  • 4篇雷振宇
  • 3篇林珍
  • 1篇杨振
  • 1篇周江羽
  • 1篇许红
  • 1篇吴时国
  • 1篇刘睿
  • 1篇刘晓峰
  • 1篇钱星
  • 1篇廖锦芳
  • 1篇王笑雪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湾海峡盆地九龙江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磁力和钻井资料分析,开展了九龙江凹陷火成岩发育特征、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关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的研究。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中晚期二期火山活动,火成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板状、锥状及块状三种地震相类型,钻井主要揭示了喷发、侵入及火山碎屑三大类型火成岩,它们的发育与分布是区域性构造事件和盆地演化相作用的结果。始新世中晚期火山活动产生的高温有利于烃源岩在短期内经历高温的催化改造而生成油气,形成的火成岩体岩墙面可以增加和改善凹陷中央区油气向西部斜坡的运移,该火成岩附近区的一些圈闭在成岩期受热液蚀变的影响,储层孔、渗性得到改善的同时也会致使储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在今后的勘探开发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钱星张莉徐立明易海韦振权
关键词:火成岩岩浆活动油气地质意义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中中新世深水沉积体类型、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2D地震资料,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拗陷阶段中中新世地层内的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连续性、接触关系、整体形态特征等要素的系统识别和总结,建立了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型。结合南海南部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出了中中新世时期北康盆地内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类型,分别是半深海-深海细粒沉积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体和小型浊积体水道。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体构成了研究区拗陷阶段的两大深水碎屑岩储集体类型,能够与下部断陷阶段的烃源岩和中中新世之后的深海-半深海细粒沉积体一起构成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雷振宇张莉苏明骆帅兵钱星钱星帅庆伟
关键词:深水沉积中中新世北康盆地南海南部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平衡剖面与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本文通过对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南北两条典型测线进行平衡剖面恢复,重点分析其横向伸展特征及纵向沉积速率变化特点,并探讨该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平衡剖面恢复,详细分析了剖面各时期横向伸展率和纵向沉积速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
韦振权张莉易海帅庆伟钱星雷振宇林珍
关键词:地质构造平衡剖面地层沉积
文献传递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3
2019年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张莉雷振宇许红帅庆伟骆帅兵钱星
关键词:油气勘探潜力台西盆地
台湾海峡盆地九龙江凹陷新生代关键构造变革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油气成藏与区域构造背景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发展密切相关。以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4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太平运动、瓯江运动、浦里运动和海岸山运动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界面。在不同时期由于受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控制,九龙江凹陷发育了阶梯状式、垒-堑式和滑动断阶式三种伸展构造样式,以及断层限制型与褶皱挠曲型二种反转构造样式。通过对各时期构造应力背景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太平、瓯江运动二期构造变革奠定了九龙江凹陷圈闭的形成基础,是造成拉张型构造圈闭发育的重要因素,晚期瓯江运动所造成的凹陷挤压抬升促使了反转构造的形成,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
钱星张莉易海韦振权雷振宇骆帅兵
关键词:油气地质台湾海峡
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及钻井资料,对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的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不整合界面、构造发育特征及地层组合情况,将研究区地层从下至上划分为下、中、上三个构造层序。研究分析表明,构造活动、海盆扩张、相对海平面变化、火山活动及物源供给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因时而异地共同控制着各构造层序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演化。下构造层(Tg—T6)形成于一系列的半地堑结构断陷盆地,在湖泊相的沉积环境下,沉积体系受同沉积断裂控制明显,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半深湖相沉积;中构造层(T6—T4)形成于西北次海盆扩张沉降构造背景,在陆坡缓慢沉降和火山喷发的双重影响下,造就了陆坡区特殊的几何形态结构,影响着沉积体系的发育,陆坡区中上部为浅海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在陆坡区则以斜坡扇等相关沉积为主;上构造层(T4—T0)形成于相对海平面总体上升、西北次海盆由缓慢进入相对快速的沉降阶段,沉积作用受控于物质供应充分程度和深水作用,发育了以深水水道和滑塌体为沉积特征的深水沉积体系。
钱星张莉易海林珍韦振权帅庆伟
关键词:构造层序充填过程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深水区早—中中新世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深水陆坡沉积是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利用二维多道地震剖面及周边钻井资料,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对南海北部双峰南陆坡区早—中中新世地层进行地震相分析,识别出斜交型前积、丘状前积、席状杂乱、席状平行4种地震相类型。结合研究区古地理及其邻区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认为其主要发育了陆架边缘三角洲、斜坡扇及滑塌体3种典型的沉积体,它们的发育与演化是构造运动、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三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华南及古珠江供源的三角洲体系是影响陆坡区沉积体系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是沉积体系发育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为陆坡区沉积体系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纳空间。
钱星张莉易海韦振权帅庆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水扇系统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在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海平原区识别出大规模深水扇系统。深水扇系统上扇为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发育区,中扇为多期扇体垂向叠置区,下扇则以水道—朵体沉积为主。琼东南中央峡谷—水道是本区深水扇系统的主要物源通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红河、北部陆架—陆坡以及中西沙隆起区。本区深水扇系统可基本划分为晚中新世(Ⅰ)、中新世(Ⅱ和Ⅲ)以及第四纪(Ⅳ和Ⅴ)五期。各期深水扇的空间展布受到先存地形和物源供给强度的控制,双峰海山将深水扇系统分隔为南北两部分,早期沉积的扇体改变了后期扇体沉积地形。在丰富物源供给下,水道的冲溢频率较高,各个深水扇之间存在明显的侧向上叠迁移特征。沉积物源和南海北部"三段式"陆坡地形控制着整个南海北部深水扇系统的发育和演化。
刘睿周江羽张莉刘晓峰韦振权钱星帅庆伟廖锦芳
关键词:深水扇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陆坡区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被引量:5
2015年
南海北部陆坡区大部分为深水崎岖海底地貌,各种类型多次波十分发育,多次波的辨识和压制历来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和重点。选取适合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方法是获得高质量成像地震剖面的关键。通过对东西向排列的三条测线原始资料中多次波的发育情况研究,分析了该区多种类型多次波的特点,组合应用τ-p域预测反褶积、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SRME)、高精度Radon变换和分频能量衰减法,对各种多次波进行有效压制,使叠加效果和质量明显得到改善,中、深层反射波组特征清楚,易于辨识和解释。
张莉王笑雪韦振权帅庆伟钱星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坡多次波
南海西北次海盆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南海西北次海盆新获得的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和层序地层分析,揭示了海盆中的沉积对构造演化阶段的响应。始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盆地以对称裂谷形式,发育地堑裂谷层序,沉积以近物源为特征,相变大,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沉积体系的配置受同沉积断裂控制明显,快速沉降和充分的物源供给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晚渐新世海底扩张期,岩石圈破裂,陆缘进一步拉开并开始海底扩张,出现海相沉积,来自陆坡的陆架边缘三角洲越过陆坡进入海盆,在海盆内沉积了一套向海盆中部逐渐减薄的楔状地层,并伴有大量的火山碎屑沉积物。早-中新世以来热沉降期,随着构造沉降增大,相对海平面总体不断上升,进入深水盆地,形成陆架陆坡体系,大量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深水底流等深水作用方式进入海盆;沉降晚期陆架-陆坡物源供应减弱,琼东南中央峡谷成为其主要的物质供应来源通道,在此期间二次海平面下降、回升的综合作用下,海盆内发育了多期以下切水道为特征的低水位域沉积体系。
钱星张莉吴时国易海林珍杨振
关键词:层序地层海底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