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池塘浮式网箱流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研究池塘浮式网箱流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池塘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池塘浮式网箱流水养殖能够使水体中TN、NO2--N、NH4+-N、NO3--N、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降低,蓝藻比例下降,硅藻、隐藻和甲藻比例上升,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水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 曹谨玲陈剑杰刘青宋晶丁建华
- 关键词:群落生物量生物多样性
- 17α-甲基睾酮对麦穗鱼雌鱼肝脏组织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为评价外源性雄激素17α-甲基睾酮(MT)对水生动物肝脏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对麦穗鱼雌鱼进行半静水MT暴露试验,探讨MT对麦穗鱼雌鱼的体重、肝脏重量、肝体指数以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MT暴露前期和中期,麦穗鱼体重变化不明显,但暴露后期体重显著降低(P<0.05);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T时,麦穗鱼雌鱼的肝脏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肝体指数的变化情况与肝脏重量一致,在暴露的中期和后期,麦穗鱼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MT暴露后,麦穗鱼肝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肝脏空泡化、肝细胞核固缩等现象,且空泡化和核固缩现象随着MT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 刘少贞赵凌瑞朱玉婷曹谨玲宋晶
- 关键词:麦穗鱼肝脏
- 光照、温度及盐度对卤虫(Artemia salina)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实现卤虫生产从捕捞到人工养殖的转变,环境因子对其代谢的影响亟待研究。文章围绕环境因子(不同光照、温度及盐度)对卤虫呼吸生理的影响展开研究,分别采用隔膜电极法、改良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养殖水体的溶解氧量和氨氮含量,计算得到卤虫的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及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分析光照、温度及盐度对卤虫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的窒息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有无光照对卤虫的耗氧率影响较大,卤虫的排氨率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关系;温度对卤虫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OCR=-0. 133 1x2+0. 964 5x-0. 190 4,R2=0. 918 5、AER=-4. 892 9x2+63. 007x+26. 3,R2=0. 995 8。盐度对卤虫的代谢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其具有良好的盐度适应性和极强的稳态调节能力相关。
- 丁红霞景素琴范佩丽许涛魏伟刘少贞宋晶
- 关键词:卤虫耗氧率排氨率温度光照盐度
- 氟对花背蟾蜍急性不良反应研究
- 2020年
- 为了解氟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受精卵及蝌蚪的急性不良反应.本研究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行为并测量氟对不同发育期花背蟾蜍(受精卵,10、30和50日龄)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结果显示,随着质量氟浓度的增高,其对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增强.96 h后,氟对10、30和50日龄花背蟾蜍的LC50分别为333、493和678 mg/L,SC分别为3、5和7 mg/L.LC50和SC均随花背蟾蜍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花背蟾蜍的受精卵及幼体对氟不良反应较敏感.
- 宋晶曹谨玲
- 关键词:花背蟾蜍蝌蚪氟急性不良反应
- 浅谈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立法
- 2014年
-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体系,在订立修改法律条文的同时,除了注意我国在已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协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需履行的义务外,还要注意动物福利、伦理问题、协调动物保护与人力开发利用资源等问题。
- 张蕾宋晶
- 关键词:野生动物
- 红酵母发酵豆腐渣产类胡萝卜素工艺优化被引量:7
- 2020年
- 豆腐渣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大约50%的干物质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直接用作饲料,饲喂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豆腐渣的饲用价值,进行了红酵母发酵豆腐渣产类胡萝卜素工艺优化研究。首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的结果显示,优化的豆腐渣酸解产还原糖工艺参数为:盐酸浓度1.0mol/L,料液比(g/mL)1∶10,酸解温度100℃,酸解时间3.0h,该条件下还原糖得率达29.06%±0.07%。然后,选用嗜还原糖红酵母发酵富含还原糖的豆腐渣酸解产物,以产生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回归分析、Box-Behnken试验及响应面分析,获得优化的发酵工艺参数:发酵底物pH值6.0,装液量80 mL/(500 mL),接种龄48 h,接种量11%(种子液浓度为8.5×10~9 CFU/mL),转速60 r/min,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128 h;该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2.65±0.02)mg/L,比工艺优化前产量提高了67.7%,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廉价豆腐渣开发高附加值类胡萝卜素功能饲料提供参考。
- 王宁杨继业陈书明辛嘉英宋晶张建新王倩倩
- 关键词:发酵豆腐渣酸解还原糖红酵母类胡萝卜素
- 虹鳟hif-1a基因家族的拷贝数变异及分歧进化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深入阐明虹鳟不耐低氧的分子机制,采用BLAST搜索、重构最大似然树来确定其hif-1a家族的拷贝数,并对这些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共表达基因及其所富集的GO条目、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分布及部分结构域的三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虹鳟的hif-1a有2个拷贝,与它们直系同源的斑马鱼基因均是hif-1aa。2个hif-1a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存在显著的分化,它们的共表达基因数量及所富集的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物质运输和代谢相关的GO条目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均拥有5个保守结构域,C-TAD结构域三维结构均存在结构创新,但bHLH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综上,虹鳟在较近的全基因组重复事件之前丢失了hif-1ab,现有的2个hif-1aa拷贝在朝亚功能化方向快速进化,某些地理种群中可能已经存在有利于提高耐低氧性能的基因型。
- 王宪宗宋晶杨春娟
- 关键词:虹鳟低氧
- 17α-甲基睾酮对稀有鮈鲫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环境影响十分严重,绝大部分进入水环境,危害水生生物健康,进而影响人类健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雄激素,但在鱼体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MT对鱼类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MT(0、25、50和100 ng·L^(-1))处理864尾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分别在7、14和21 d取肝脏样品。用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研究MT对稀有鮈鲫肝脏组织的影响;用RT-qPCR检测4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5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caca、acacb、fasn、gpat1和cpt1α)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表明,MT会对稀有鮈鲫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50 ng·L^(-1)MT处理14 d,肝脏组织损伤最明显。25 ng·L^(-1)和50 ng·L^(-1)MT处理14 d,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变化(P<0.05)。mRNA表达与组织学结果均表明50 ng·L^(-1)MT对稀有鮈鲫肝脏影响最为显著。100 ng·L^(-1)MT处理21 d,acaca、cpt1α和gpat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MT对雌鱼肝脏甘油三酯影响较雄鱼大。综上,MT通过影响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干扰了稀有鮈鲫肝脏脂质代谢过程,进而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MT在不同性别鱼体内的代谢途径不同,推测MT在稀有鮈鲫体内可能被芳香化为雌激素(ME),从而发挥部分雌激素作用。
- 刘少贞杨琼周俊亮曹信瑜陈越刘青王伟伟宋晶
- 关键词:脂质代谢肝脏RT-QPCR
- 牛蛙不同体部皮肤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对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 4.21测量皮肤厚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牛蛙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疏松层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也包括一些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色素主要分布于表皮下的结缔组织中,颗粒腺和黏液腺的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色素。鼓膜皮肤厚度显著小于其他部位皮肤厚度(P<0.05),前肢、后肢、泄殖孔的皮肤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皮肤分布的色素细胞、颗粒腺、黏液腺数量也不同,内侧的黏液腺多于外部,而颗粒腺在表皮分布多,在深层分布少。
- 宋晶陈祎宁刘晓玲刘少贞
- 关键词:牛蛙皮肤组织学
- 蓝宝石鱼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各消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对蓝宝石鱼仔稚鱼从破膜至25日龄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各种消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6日龄后才明显检测到,并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7日龄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并趋于稳定。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渐增加,至7日龄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一较低水平。脂肪酶的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方式,全活力从3日龄到6日龄逐渐增加,到6日龄达到最大值,以后急剧下降;刚破膜时,比活力有较高的水平,后来始终降低,但在5~6日龄有所减缓。10日龄后脂肪酶的全活力、比活力都处于较低水平,12日龄时已经无法检出。蓝宝石鱼发育过程中,主要消化酶活性随着生长变化显著,反映蓝宝石鱼随生长其消化功能逐渐完善。
- 席文秋刘谞宋晶
- 关键词:仔稚鱼消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