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柱
- 作品数:4 被引量:8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张性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和保存研究被引量:78
- 2012年
- 断裂带是一个宽度、长度和高度均与断距呈正比关系的三维地质体,具有典型的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断层核由多种类型的断层岩和后期胶结物组成,具有分选差,粘土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等特征,表现为具有比围岩更低的孔渗性。破碎带同围岩相比发育大量的裂缝,裂缝的密度随着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孔渗性较高。断层岩类型取决于断移地层的岩性、成岩程度和断裂变形时期。对于同生断层而言,泥岩和不纯净的砂岩主要发生泥岩涂抹作用;纯净砂岩发生解聚作用,形成颗粒重排的变形带。中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泥岩发生泥岩涂抹作用,不纯净的砂岩发生碎裂作用和层状硅酸盐涂抹作用,形成碎裂岩和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纯净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碎裂岩。晚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碎裂作用成为主要的变形机制,泥岩破碎形成大量断层泥,不纯净的砂岩和纯净的砂岩均形成碎裂岩,其中纯净砂岩形成的碎裂岩由于石英的压溶胶结变得更致密。因此不同成岩阶段、不同岩性形成的断层岩类型不同,泥岩涂抹的排替压力高于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和碎裂岩,即使都是碎裂岩,其渗透率相差7个数量级。从断裂带结构看油气运移和保存,断层垂向封闭主要靠剪切型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侧向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岩物性,物性很高的碎裂岩自身封闭能力很差,依靠两盘岩性对接封闭油气,最小断距决定油水界面位置。物性很低的断层岩一般能封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其是断裂带中泥质含量的函数。断层在储盖层段变形机制差异,决定了断裂输导与封闭油气的耦合,即破碎带双向输导充注,盖层段剪切型泥岩涂抹顶部封闭,断层核遮挡成藏。
- 付晓飞许鹏魏长柱吕延防
-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断层岩运聚
-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被引量:8
- 2013年
-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类5个亚类反转构造,并与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大二段次生油气藏具有良好耦合关系.大二段次生油气藏为反转期原生油气藏沿主干反转断裂向上调整形成,以南一中段及下段烃源岩形成的原生油气藏为源,以大二段砂岩为储层,以伊敏组泥岩为盖层,以主反转断层为疏导为成藏模式;该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反转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反转程度较弱的塔南凹陷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发育的区域,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圈闭是寻找该类次生油气藏的首选目标.
- 朱丽旭吕延防吴宇魏长柱张维君尚尧
- 关键词:次生油气藏
-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及控藏规律
- 反转构造一词是近年来(20世纪80年代)地质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文文献中称作“inversion tectonics”。反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影响已经使其成...
- 魏长柱
- 关键词:成藏模式
- 文献传递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坳陷隆起带类型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海拉尔盆地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具有"下断上凹"的二元结构,"洼槽控油、隆起带控油"特征明显。本文在系统研究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隆起带形成演化历史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5个阶段:即铜钵庙组山间盆地、南一段和南二段被动裂陷盆地、南三段和南四段主动裂陷盆地、大磨拐河组一伊敏组断—坳转化盆地和青元岗组坳陷盆地。经历了3期强烈变形和2期强烈改造,被动裂陷的走滑作用导致反向断层及其下盘翘倾隆起,形成"长期淋滤造储、近洼不整合输导、反向断层遮挡"的成藏有利条件,最终成为被动裂陷层序有利油气富集区带。主动裂陷伸展作用形成小型滚动背斜和中央隆起带,小型滚动背斜带形成"小而肥"构造油藏,而中央隆起带形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南屯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导致部分中央背斜带隆升剥蚀,断裂切割破碎,进而导致大气水下渗淋滤,有效改造基岩潜山储层,成为基岩潜山油藏的富集带。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正反转断层和反转期活动的正断层两种调整型断层,将早期聚集在断陷构造层的油气调整到大磨拐河组,聚集在反转构造及其边部,形成次生油气聚集带。
- 平贵东吕延防王海学魏长柱
- 关键词:隆起带成藏海拉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