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综述
- 2009年
- 吴文成
- 关键词:中国社科院博士生世界经济与政治
- 国际反海盗行动与全球治理合作被引量:8
- 2012年
- 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全球治理议程在国际社会兴起。然而,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对其性质和目标理解上的偏差,合作架构的困难,也导致既往的全球治理走向碎片化,降低权力结构的作用,忽视国家尤其是大国合作的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全球治理仍有赖于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有赖于大国、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行为体等不同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国际反海盗行动为全球治理的有效合作提供了例证。
- 陈志瑞吴文成
- 关键词: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
-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6年年会综述
- 2007年
- 2006年12月23—24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6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学会会长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开幕式上就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做了报告,常务副会长吴建民大使主持了开幕式,并向会议报告了2006年的工作和2007年的打算,与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学会会员参加了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王缉思副会长主持了闭幕式,吴建民常务副会长做了总结发言。朱立群秘书长就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特邀理事和副秘书长人选变更情况以及学会2006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向大会进行了通报。与会代表高度评价唐国委的报告,普遍认为唐国委的报告对于开拓学者们的思路、推动学术界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和有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两天的会议气氛热烈、讨论内容丰富、不时有交锋出现。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富有成果。
- 吴文成
- 关键词:中国外交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
- 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被引量:14
- 2014年
- 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共同利益基础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核心动力,但是这一解释未能说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面临共同外部安全威胁、有明显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建交和关系正常化。事实上,两国间仅仅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稳固的战略关系是极其必要的补充。这种战略关系需要经过一系列高层级的战略试探而逐渐建立起来。通过这种战略试探,国家间可以逐渐明晰彼此的战略意图,有效传递己方真实的外交承诺信号,累积领导人乃至国家间的战略信任,从而使潜在的共同战略利益得以显现,并最终走向战略联合。而1977年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便是双方关系正常化陷入停滞阶段后较为重要的一次中美战略性试探。这次"探索之旅"促进了双方间的沟通和了解,双方围绕全球战略的磋商和双边关系问题的交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双边战略对话机制的形成和延续,还澄清了相互之间的模糊认识,重新启动了停滞已久的正常化进程,为中美关系后续的加速发展和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 韩长青吴文成
- 关键词:中美关系正常化邓小平
- “新中国六十年外交理论”研讨会综述
- 2009年
- 吴文成李丹
- 关键词:外交理论新中国外交部长国务委员
- 组织文化与国际官僚组织的规范倡导被引量:8
- 2013年
- 国际规范扩散作为建构主义观念研究的研究议程,经玛莎·芬尼莫尔等人创立以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规范扩散研究议程由于将国际组织的动机黑箱化,从而缺失了国际组织的规范倡导这一环节。很多政府间国际组织实际上是具备相当独立性的国际官僚组织,它们对国际规范的倡导并不是自动的,国际规范只有经过国际组织的规范倡导之后,才开始向体系内的成员扩散并使之社会化。国际官僚组织不但有维持组织生存的组织利益,更有明显的组织文化。当国际官僚组织在倡导国际规范时,如果其组织文化与国际规范不匹配,该国际组织将在倡导过程中依据组织文化对规范进行再诠释,重新组合国际规范内部的禁止性规则,使待倡导的国际规范内容与国际官僚组织的组织文化相匹配。也就是说,国际规范需要经过国际组织的组织文化的过滤,才能演变成国际组织实际倡导的国际规范,因而,国际官僚组织对于特定国际规范的选择性倡导以及由此导致的规范倡导差异,昭示出国际规范扩散原本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方向,而不是只有单一、线性的扩散路径。
- 吴文成
- 关键词:组织文化建构主义
- 联盟实践与身份承认:以新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新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依托自上而下社会化理论的阶段论分析,虽然有助于直观地理解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演变,但是其所推崇的"教"与"学"模式不足以揭示双方关系的重要特征,而且对于体系外国家获得国际社会新身份的描述是突发式的,即从体系的反对者或规范的反对者突然转变成为规范的学习者,这种分析视角过于简单。在"实践转向"的启发下,依据"参与实践"理论,可以突破结构—施动者的二元对立,强调实践的情境性和即时性,重视"惯习"的作用和施动者的能动性。联盟实践将联盟视为一种国家实践,在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过程中,联盟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不但在教科文组织内部与第三世界形成了密切的联盟,还在国际组织层次与教科文组织形成了松散的联盟。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盟实践活动,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强化了自身的体系革命者的身份定位,另一方面,随着其他实践活动的展开,这种联盟实践也为中国再造身份创造了空间。联盟实践不同程度地确保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形式承认、分配承认乃至价值承认。
- 吴文成
-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学术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变革被引量:1
- 2010年
- 学术共同体是否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变革,影响外交决策过程,影响程度如何,这是外交政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梳理了有关中国外交变革动力的现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交决策者的平行社会化问题。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基本确立了学术专业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共识。但因为元理论的缺失、西方话语主导等因素,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外交变革的影响仍然有限。
- 吴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