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妙苗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乡村
  • 2篇乡村转型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城市
  • 1篇低碳视角
  • 1篇地政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滩涂开发
  • 1篇统筹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政策调整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土地
  • 1篇乡统筹
  • 1篇建设用地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6篇许妙苗
  • 3篇朱喜钢
  • 2篇马育军
  • 2篇黄贤金
  • 1篇钟太洋
  • 1篇杜文星
  • 1篇陆洲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上海市郊区农业土地流转类型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在对农业用地流转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引导型、集体推动型和农户主导型。进而结合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业土地非耕地化流转的驱动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地流转市场对于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政府引导的农业土地流转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集体推动的流转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农户主导的农业土地流转促使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最后以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据,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持耕地总量平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
关键词:农业土地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建设用地供求结构的区域差异——以浙江省各城市为例
2011年
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而现行的土地政策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城市用地供需结构的比较优势.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两系统分析方法,对2001-2008年间浙江省11个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和需求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各个城市之间在对建设用地供求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并据此提出了根据区域差异调整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的建议.
许妙苗朱喜钢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土地政策调整
国内外乡村转型实践经验与启示
2015年
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的实践经验,结合重庆、嘉兴等地区的乡村转型模式,从转型时点、转型内容与政府作用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我国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转型的启示.
许妙苗
关键词:乡村转型城乡统筹
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钟太洋杜文星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滩涂开发
乡村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被引量:13
2010年
乡村转型就是以乡村跨越式发展与城乡统筹为目标,以转变乡村传统空间为核心战略,带动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转变乡村原本落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比较于城市转型,乡村转型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乡村转型迅速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热点与研究课题。
陆洲许妙苗朱喜钢
关键词:乡村转型城市化
低碳视角下的城市产业发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而在城市碳排放的内部结构中,生产性碳排放无疑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整对象。本文根据南京市2000年以来的生产性能源消耗情况,对近几年南京的生产性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南京生产性碳排放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借助现有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政策创新等产业发展战略。
许妙苗朱喜钢
关键词:低碳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