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禹
- 作品数:33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醋酸沉淀法从牛初乳中提取IGF-1的工艺条件研究
- 2014年
- 目的:用醋酸沉淀法从牛初乳中提取牛初乳IGF-1,确定醋酸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流程。方法:以新鲜牛初乳为原料,离心除去脂肪和少量杂质后,用醋酸溶液调节牛初乳为不同的pH值,离心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再用PBS洗涤沉淀物,离心后再次收集上清液和沉淀物,对2次收集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蛋白浓度测定、SDS-PAGE法测定和ELISA法测定,确定最佳的醋酸沉淀法的工艺流程。结果:确定了"二步法"提取工艺流程:首先用醋酸溶液调整脱脂牛初乳的pH值为4.2,离心后,将沉淀物用PBS(p H=6.8)溶解,再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将2次离心得到的上清液混合,其中牛初乳IGF-1的含量达到原脱脂牛初乳中的91.96%,同时可将酪蛋白等杂蛋白最大限度地除去。结论:醋酸沉淀法能够从牛初乳中提取IGF-1,且操作简单,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 莫继先孙婴宁王维禹于志丹吕建伟
- 禽类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的研究方法
- 2017年
- 在禽类生长发育中,基因的适时适量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的互作,对认识禽类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禽类常用的转录因子与DNA互作研究方法,其中: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位点有助于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研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能够分别从体外和体内验证转录因子与DNA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可以鉴定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有效开展转录因子-DNA互作研究,有助于揭示禽类生长发育调控机制。
- 孙婴宁王维禹贾炳豪盛和宇于志丹王宁
- 关键词:转录因子DNA生物信息学预测
- 伪狂犬病毒PRV-2022毒株gD蛋白突变与人Nectin-1结合力
- 2024年
- 目的为探究PRV-2022毒株gD蛋白不同突变对与Nectin-1受体结合的影响。方法通过PCR、RT-q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对PRV-2022毒株进行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RV-2022毒株gD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体外构建PRV-2022毒株gD蛋白胞外域第69位和第82位氨基酸突变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通过His-pull down和生物层干涉技术比较了重组gD蛋白不同突变与Nectin-1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从伪狂犬病毒PRV-2022毒株中调取gD基因,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发现PRV-2022毒株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毒株分属于同一个分支,遗传距离较近。成功构建含有A69V和S82N氨基酸突变的gD蛋白胞外域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得到重组PRV gD胞外域蛋白,比较发现gD-69、gD-82、gD-2022、gD-Bartha蛋白均能与Nectin-1相互作用。相对于PRV经典疫苗株Bartha,gD蛋白第69位和第82位氨基酸双突变后与人Nectin-1亲和力最高,而无论单独任一突变位点都使gD蛋白与Nectin-1的亲和力降低。结论PRV的gD蛋白存在A69V和S82N突变时明显影响与人Nectin-1受体结合能力且同时突变时与人Nectin-1亲和力最高。
- 王新悦王维禹梅国勇韩俊陈操
- 关键词: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毒分子相互作用
- pH值和温度对春季麻雀体内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解鸟类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机制,试验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麻雀体内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酶在腺胃、肌胃、大肠、小肠、肝脏和胰腺的最适pH值分别为3,4,8,8,8,5,最适温度分别为20,30,70,70,70,30℃;淀粉酶在腺胃、肌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的最适pH值分别为5,6,9,7,6,5,最适温度分别为40,50,70,40,30,40℃;纤维素酶在腺胃、肌胃、大肠、小肠、肝脏和胰腺的最适pH值分别为4,2,10,3,3,3,最适温度分别为20,20,40,30,60,40℃;脂肪酶在腺胃、肌胃的最适pH值均为4,在大肠、小肠、肝脏、胰腺的最适pH值均为5,所有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
- 徐兴军邵淑丽张伟伟王维禹李旭艳柳劲松吕建伟李铁李怀永王自强
- 关键词:PH值温度麻雀消化酶
- 春季灰头鹀消化道内主要消化酶的分布及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探讨自然条件下春季灰头鹀消化系统中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分布情况及酶活性的大小,试验以春季灰头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法测定4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春季灰头鹀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小肠>肝脏>胰脏=腺胃>肌胃>大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肌胃>腺胃>大肠>肝脏>小肠>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胰脏>肝脏>腺胃>小肠>肌胃>大肠,纤维素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小肠>大肠>腺胃>肌胃>肝脏>胰脏。春季灰头鹀主要以昆虫与杂草种子为食,试验通过测定4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来探讨春季灰头鹀消化酶在消化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消化酶活性与食性之间的关系。
- 徐兴军王有祥邵淑丽吕建伟王维禹张伟伟谢志刚李旭艳
- 关键词:春季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2018年
- 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籽),黄粉虫组(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8只·组-1,进行驯化,4周后通过烘干恒质量法、索氏抽提法、硫酸-蒽酮法、石蜡切片法等方法,测定其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体质量、器官鲜质量和干质量、体脂质量分数、糖原质量分数和消化道长度,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黏膜层厚度及肠壁截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4周后,3组树麻雀基础代谢率与第1周相比分别增加0.14,0.35和0.11 m L·g-1·h-1,稗草籽组与对照组和黄粉虫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黄粉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黄粉虫组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的鲜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黄粉虫组十二指肠、肌胃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大肠、直肠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P<0.01);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的消化能、消化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3组树麻雀大肠、小肠、十二指肠长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稗草籽组、黄粉虫组大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照组、稗草籽组的小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与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表明食物组分差异是影响树麻雀能量代谢和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 徐兴军田金波王有祥王卿惠薛明强邵淑丽王维禹张伟伟李旭艳
- 关键词:动物学树麻雀基础代谢率石蜡切片
- 鸟类消化系统形态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鸟类的消化系统与食性、季节变化、食物种类及组成、消化酶活性、能量代谢及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从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食物种类、消化酶活性、能量代谢、生态类型等方面的关系着手,对国内外鸟类消化系统形态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鸟类消化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 徐兴军王有祥邵淑丽吕建伟王维禹张伟伟谢志刚李旭艳
- 关键词:鸟类形态解剖学生理学研究方法
-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数据处理技能的培养
- 2010年
-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生物信息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和具体应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生物信息数据处理技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 孙婴宁李波王维禹焦德志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数据处理生物信息学
- 牛初乳IGF-1改进型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2014年
- 为了安全、快速、高效测定牛初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试验建立了改进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牛初乳为原料,通过多重提纯方法得到牛初乳IGF-1待测物,采用改进型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牛初乳IGF-1,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和误差率指数方程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试验建立了标准曲线方程y=0.004 4x+0.174 3和误差率指数方程y=1.177 5e-13.664x,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4 1,0.864 3,说明其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2种待测物中牛初乳IGF-1的浓度测定结果分别为20.73 ng/m L、159.1 ng/m L,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的结果误差分别为12.11%、3.51%,而应用误差率指数方程得到的误差分别为10.91%、2.18%,均小于上述误差,当待测样品中牛初乳IGF-1的浓度≥95.53 ng/m L时,检测结果的误差率(ER)≤5%。应用改进型ELISA法检测牛初乳IGF-1的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方法方便、快捷、误差小、重现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 莫继先王维禹孙婴宁于志丹吕建伟
- 关键词:牛初乳
- 扎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芦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2012年
- 为了解扎龙湿地芦苇在干旱、盐碱等不同逆境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谱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以及从同工酶水平来初步探讨不同生境芦苇之间是否存在种内差异,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按照不同的水分与盐碱梯度设置旱生、湿生和水生3个样地,分析了3种生境芦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特征。结果表明: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酶谱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化,环境中特高浓度的盐碱诱导湿生生境芦苇茎在迁移率(Rf)为0.032,0.081,0.496处产生了3条特有酶带,抑制其在Rf=0.523,0.873处产生酶带;干旱诱导旱生和湿生生境芦苇叶在Rf=0.048处产生酶带,酶谱带总数湿生>水生>旱生,与3种生境盐碱梯度呈正相关;酶带相似性系数在0.625~0.933之间,种内存在分化。说明湿生生境土壤中特高含量的盐碱导致酶谱与其他两种生境的相似性程度较低。
- 孙婴宁王维禹金雄华王雪松
- 关键词: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过氧化物酶生境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