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 作品数:31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手性农药对斑马鱼甲状腺的对映体选择性干扰效应
- 本研究选取广泛使用的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为研究对象,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进行暴露实验。在高效液相色谱上进行乙草胺单个对映体的制备,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设置4个暴露组及1个对照组,每组3个平行。暴露浓度分别为2,8,15...
- 徐超涂文清庄树林刘维屏
- 关键词:手性农药对映体
- 文献传递
- 2-萘酚及臭氧氧化产物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臭氧氧化作为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之一,在饮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研究有机物急、慢性毒性的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对2-萘酚及其臭氧氧化溶液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萘酚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和孵化抑制作用,胚胎的死亡率随暴露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7.39±0.65)mg/L、(6.49±0.48)mg/L、(6.27±0.52)mg/L。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去除2-萘酚,并降低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初始浓度为25 mg/L的2-萘酚溶液在实验条件下,经臭氧氧化12 min后去除率达100%,反应35 min后,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消失。结合胚胎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和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的中间产物分析表明,2-萘酚臭氧氧化产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大大低于2-萘酚,臭氧处理能有效降低2-萘酚的生态风险。
- 王军良孙文闪徐超
- 关键词:臭氧氧化2-萘酚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
- 臭氧氧化萘普生的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研究了臭氧氧化萘普生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臭氧投加量,溶液pH,初始质量浓度,腐植酸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探讨了萘普生臭氧氧化的降解动力学,并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臭氧氧化包含两种氧化途径,一种是臭氧分子的直接氧化,另一种是羟基自由基的间接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臭氧能快速降解萘普生,降解比较彻底.臭氧流量为5,10,20 mL/min时反应分别在32,14,8 min时基本降解完全,降解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H与C0的增大而减小,腐植酸抑制萘普生臭氧降解,抑制作用随着腐植酸浓度增大而增强.pH=4~8时萘普生臭氧降解遵循拟零级动力学,pH=10时为拟一级降解动力学.用GC-MS对中间产物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臭氧氧化萘普生所产生的中间产物.
- 徐超毛晶璘冯继勤
- 关键词:臭氧氧化降解萘普生动力学
- 胺菊酯对斑马鱼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
- 目前,手性杀虫剂在手性分离、毒理学和生物降解等方面的对映体选择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关于拟除虫菊酯对鱼类的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影响的对映体选择性研究还很少。本文首先运用手性高效液相色谱(Chiral HPL...
- 邹羽芯徐超
- 关键词:胺菊酯对映体选择性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免疫基因
- 文献传递
- 噪声主观反应模糊隶属函数的AHP计算方法被引量:11
- 2004年
- 根据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构造判断矩阵,针对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域,定量计算各主观烦恼度表述等级的隶属度,求出了相应环境下的模糊隶属函数,并运用于噪声主观烦恼反应阈值的计算.实例计算表明,对不同环境建立不同的烦恼隶属函数,更符合人们对噪声主观反应所作表述的实际,计算得到的烦恼概率和噪声阈值更科学可信.
- 张邦俊徐超翟国庆
- 关键词:环境噪声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
- 熊果苷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探讨美白化学品熊果苷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效果,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熊果苷溶液后,观察其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测定体内黑色素合成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的表达.定性观察表明,随着熊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明显增强.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熊果苷通过对眼皮肤白化病II型(OCA2),酪氨酸酶(TYR)和银色毛发(SILV)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抑制,进而抑制了黑色素的合成.上述结果解释了熊果苷在黑色素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斑马鱼胚胎模型在美白物质筛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 陆彬楼鸳鸯陈楚楚章超男徐超方兆华
- 关键词:熊果苷斑马鱼胚胎黑色素
- 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被引量:11
- 2016年
- 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组刺激藻类增长,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酰胺类除草剂增加了铜绿微囊藻的氧化压力,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藻体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显著增强。经96 h暴露后,甲草胺(32.0 mg·L^(-1))、乙草胺(32.0 mg·L^(-1))和丁草胺(15.0 mg·L^(-1))暴露溶液中相对MDA含量分别为138%、204%和154%,相对SOD活性分别为116%、87%和115%,相对POD活性分别475%、278%和627%。结合生物量及氧化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可知,3种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
- 李薪芳索亚萍楼鸳鸯徐超刘维屏
- 关键词:酰胺类除草剂铜绿微囊藻
- 我国农村地区树皮中多环芳烃的残留及来源
- 大气有机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污染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导致全球人类肺癌的最大贡献者.PAHs 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致癌...
- 牛丽丽徐超刘维屏
- 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及生长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为研究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抗性酶的影响及其生长调节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线对壳聚糖进行辐照改性,并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改性后的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辣椒种子在辐照壳聚糖溶液中浸泡催芽后测定发芽率,移栽种植按设定时间喷施壳聚糖溶液后测定辣椒植株叶片和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辐照壳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均显著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得均匀.辐照壳聚糖在质量浓度低于100mg/L时对辣椒发芽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00mg/L时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4.29%.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对3种酶均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辐照剂量及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对酶的影响程度不同.随辐照剂量的增大酶活性逐渐升高,但质量浓度的升高却导致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最佳条件下对SOD酶、POD酶和PAL酶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43.17%、55.56%和60.00%.随着壳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辣椒果实质量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不同剂量条件下均在100mg/L时具有最大的单粒果实质量.辐照壳聚糖对辣椒植株内酶的影响具有累计效应,最终影响到辣椒果实的质量.可以确定壳聚糖经辐照后作为激发因子能明显调节植物体内的抗逆能力与防御能力,提高辣椒植株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而调节辣椒生长.
- 徐超沈凯邵路亭丁兴成
- 关键词:壳聚糖辣椒辐照
- 铜绿微囊藻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E2)因其强烈的雌激素效应,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构成巨大的威胁.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生态环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能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了E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且探讨E2在藻悬浮液中的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在0.5~4.0mg/L浓度范围内,E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铜绿微囊藻对E2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其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在有铜绿微囊藻存在时,E2的半衰期约为2.0天,而对照条件下E2的半衰期为39.6天.因此,铜绿微囊藻对水体中E2的生物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该类污染物.
- 楼春黄深琪徐超
- 关键词:17Β-雌二醇类固醇激素铜绿微囊藻生物降解降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