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建斌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开发
  • 1篇清代
  • 1篇历史时期
  • 1篇流域农业
  • 1篇绿洲

机构

  • 2篇陇东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魏建斌
  • 2篇张多勇
  • 1篇庞家伟
  • 1篇李振华

传媒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夏在马啣山设置的两个军事关隘考察
2016年
西夏占据兰州、定西,以马衔山为界,构筑兰州—定西防区。历史时期马啣山有四个关口通道,西夏控制时期,主要通过汝遮谷通道连接熙州(今临洮)与兰州、定西。汝遮谷通道分为凡川会、龛谷关两个关隘,对相关关城、堡寨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其地理坐标,对于研究西夏在兰州、定西盆地的防御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复原西夏西寿保泰监军司的边防体系有重要作用。
张多勇庞家伟李振华魏建斌
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早在5万年前,哈密盆地就有中国北方原始人的生活痕迹,如哈密七角井、三道岭文化遗址。到公元前14世纪末和13世纪,哈密五堡、四堡等地的塞人已过着定居生活。进入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伊吾卢地成为哈密有文字史料记载的第一块绿洲。唐代设置伊州,下辖伊吾、纳职、柔远3县,绿洲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元代在哈密力(哈密)屯垦,明代设哈密卫,绿洲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至清代,哈密绿洲分布范围迅速扩大。民国时期,坎儿井的大量开凿,使哈密绿洲在老绿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大片新绿洲。哈密绿洲的地理分布经历了从冲积-洪积细土平原泉水易岀露带到修渠和开凿坎儿井引沟水、泉水或地下水灌溉地和低山带,再到冲积-洪积砾质平原和干燥剥蚀风蚀平原的过程。这一结果是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清代以前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清至民国时期人文因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因素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魏建斌张多勇康利军
关键词:历史时期绿洲动力机制
清代祖厉河流域农业开发初探
祖厉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中部,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本文以清代祖厉河流域农业开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揭示了清代祖厉河流域农业开发的历史面貌,分析和总结了清代本区农业开发的经验教训,为今天本区的农业开发及社会经...
魏建斌
关键词:清代农业开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