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冬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水平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测定的新方法及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水平双侧强化管的传热性能测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称之为水环实验法,其基本过程是:在自行设计的套管换热装置中,通过实验得到缠绕铜丝的光滑传热管管外环形小通道内单相水传热关联式,应用该式通过热阻分离的方法得到一种新齿形内螺纹双侧强化传热管的管内传热关联式。同时研究了对于该管水在管内对流和制冷工质R123在管外凝结的传热情况,并采用水环实验法和常规热阻分离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所得到的管内外传热系数较常规热阻分离法更加准确。
- 翁文兵陈文景石冬冬
- 关键词:传热关联式R123
- 某综合医院人员密度及空调冷负荷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对某三甲医院进行了人流量调研,分析了门诊楼和病房楼的人员流动规律,给出了门诊楼实时人员密度的拟合公式;重点研究了门诊楼内的典型公共区域,分析了其人员密度变化特点和时空的耦合关系。对某综合医院进行了空调冷负荷计算与分析,研究了门诊楼和病房楼的冷负荷特点,针对不同的负荷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空调负荷。建议医院空调系统应在提高新风品质、提高新风利用率、合理利用新风预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
- 王太晟吕静石冬冬马逸平赵琦昊
- 关键词:人员密度空调冷负荷新风
- 二氧化碳套管式气体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总结了不同形式CO2气体冷却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直管、矩形螺旋和圆形螺旋三种套管式气体冷却器性能进行模拟,提出用单位压降换热量来评价超临界条件下气体冷却器的性能,根据模拟结果设计了一套矩形螺旋套管式气体冷却器,实验研究了气体冷却器的CO2入口压力、进水流量和进水温度对气体冷却器传热系数、换热量、COP以及换热器效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体冷却器CO2进口压力为8 MPa,进水流量在1.56 kg/min和进水温度在9℃时气体冷却器性能较优,系统COP最大可达2.85。研究结果为CO2热泵热水器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吕静徐峰王金雨朱思倩石冬冬
- 关键词:换热性能CO2热泵热水器
- 便携式净化空气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净化空气的装置,包括净化媒体、左、右过滤网、净化媒体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左、右过滤网组成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置于饰品中。饰品上下或者左右表面留有孔洞。饰品为手链或者项链。本实用新型将活性炭或者其他吸...
- 吕静徐峰胡特特豆君君任莹莹朱思倩石冬冬
- 文献传递
- 热回收式冰箱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回收式冰箱,具有保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单元制热单元;以及控制器。制冷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节流阀。制热单元包括第二冷凝器和散热器,第二冷凝器的入口通过阀门组件连...
- 徐峰吕静朱思倩石冬冬李昶王太晟
- 文献传递
- 车用冷却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冷却装置,安装于机动车中,为机动车降温,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机动车的内壁面的毛细管网栅;与毛细管网栅连接为毛细管网栅提供高温冷水的蒸发冷却器;连接在蒸发冷却器与毛细管网栅之间的水泵,水泵能够为高温冷...
- 徐峰吕静朱思倩石冬冬李昶王太晟
- 文献传递
- 热管式真空管型太阳能溶液再生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型太阳能溶液再生器,由太阳能真空管、U型热管和溶液再生箱组成,若干根太阳能真空管横向放置在真空管框架上,真空管框架置于溶液再生箱上,溶液再生箱与水平面呈一倾角,U型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绝热段...
- 于国清姚云鹏 武进雷 周继瑞石冬冬于海照贾新龙蔡强唐永强左苹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微通道蒸发器换热特性研究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温室气体制冷剂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而二氧化碳以其高效及安全这两大特点被公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替代制冷剂之一。微通道以其高效、节能等优势被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二氧化碳...
- 石冬冬
- 关键词:二氧化碳换热特性有限元熵产数
- 文献传递
- CO_2-空气微通道蒸发器两相区熵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微通道已成为换热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以CO2微通道蒸发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CO2微通道蒸发器两相区内、外侧均有相变的熵产模型,通过建立的CO2微通道蒸发器二维分布参数模型求解系统熵产数。分析CO2与空气侧质量流率、空气入口温度及CO2蒸发温度对系统熵产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质量流率对系统熵产数影响很小;系统熵产数主要由CO2与空气两侧温差传热引起;系统熵产数随空气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CO2的蒸发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空气质量流率的增大,系统熵产数增大,且蒸发温度越高,空气质量流率对系统熵产数的影响越大。
- 吕静石冬冬徐峰朱思倩
- 关键词:微通道两相流熵产数
- 跨临界CO_2气冷器耗散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跨临界CO_2系统已成为热泵及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CO_2气冷器为研究对象,管内外两种流体因温差传热与流动阻力引起系统(火积)耗散,通过建立的CO_2气冷器跨临界区二维分布参数模型求解系统(火积)耗散数ΔE*。分析系统(火积)耗散数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沿程分布,讨论CO_2、水入口状态参数对系统(火积)耗散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火积)耗散数主要由温差传热引起,温差越大,系统(火积)耗散数越大。各微元段(火积)耗散数与CO_2温降幅度呈反比关系,在临界点ΔEj*达到最大值。随着CO_2质量流率、压力的增大,系统(火积)耗散数逐渐增大;随着水质量流量的增大,系统(火积)耗散数逐渐减小,减小幅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系统(火积)耗散数随着CO_2入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CO_2入口温度越大,减小幅度逐渐降低。水入口温度对系统(火积)耗散数的影响非常小。(火积)
- 石冬冬吕静曹科马逸平陈文景李昶
- 关键词:跨临界循环数值模拟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