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媚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检测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及血清IgA和总IgE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又称腹型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9例无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入院时的血清淀粉酶、血清IgA和总IgE水平,并与47例急性腹痛(胃、肠炎)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腹型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平均值为180.3±15.8IU,明显高于非腹型组和急性腹痛组(F=32.214,P=0.009);腹型组血清IgA增高病例占44.2%,与非腹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高于急性腹痛组(χ2=13.73,P=0.001);腹型组总IgE增高病例占40.4%,三组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80,P=0.41)。结论血清淀粉酶增高结合血清IgA增高可作为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的参考指标,而血清总IgE意义不大。
- 皮光环田小兵马涛叶飘王媚黄越吴春陈玉蓉
-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血清淀粉酶血清IGA
- 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干预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外周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川崎病45例,无冠脉损害组30例、冠脉损害组15例。健康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川崎病患儿于病程的5~10 d单次输入IVIG治疗,2 g/kg,并均于IVIG治疗第4天开始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100 IU/kg,1次/12 h,皮下注射,连用7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方法计数各组儿童外周血CE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浆vWF水平。结果外周血CEC数量: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且2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151.7 P<0.001);外周血浆vWF水平:冠脉损害组高于无冠脉损害组,且2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16.2 P<0.001);川崎病急性期IVIG干预治疗前后冠脉损害组、无冠脉损害组CEC数量、vWF水平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9.31,4.43Pa<0.001;t=8.92 P<0.001,t=2.97 P<0.01)。低分子肝素钠干预治疗前后CEC数量、vWF水平:冠脉损害组和无冠脉损害组均有显著差异(t=3.45 P<0.001,t=2.28 P<0.05;t=3.51 P<0.001,t=2.61 P<0.01)。结论川崎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冠脉损害者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IVIG和低分子肝素钠干预治疗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
- 皮光环田小兵王媚吴春黄越孙群英何云
-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低分子肝素钠循环内皮细胞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 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352例住院川崎病患儿中不同类型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关系;将不同热程的川崎病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用线性趋势图表示,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结果352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88例。其中典型川崎病29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68例;不典型川崎病58例,有冠状动脉病变2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川崎病4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18例。线性趋势图分析显示,所有352例川崎病和294例典型川崎病的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趋势(P<0.05),而不完全性川崎病、IVIG治疗无反应川崎病的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虽有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川崎病发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风险越高。
- 皮光环马涛王媚黄越孙群英董沛晶吴春
- 关键词:川崎病热程冠状动脉疾病
- uPA与PAI-1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 第一部分uPA与PAI-1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中的变化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损害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 王媚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UPAPAI-1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UPAP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