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峰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2篇骨组织
  • 1篇丹参
  • 1篇动物
  • 1篇学问
  • 1篇血脑
  • 1篇医学课程
  • 1篇英文
  • 1篇愈合
  • 1篇软骨
  • 1篇鼠脑
  • 1篇苏木精
  • 1篇苏木精-伊红...
  • 1篇酸处理
  • 1篇体外相容性
  • 1篇培养大鼠
  • 1篇破骨
  • 1篇破骨细胞
  • 1篇破骨样细胞
  • 1篇清理术

机构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7篇潘峰
  • 4篇柏树令
  • 2篇佟浩
  • 2篇田晓红
  • 1篇姜海波
  • 1篇王彪
  • 1篇赵永康
  • 1篇李鸿鹏
  • 1篇李雪松
  • 1篇王正东
  • 1篇张晓慧
  • 1篇李瑞
  • 1篇张二林
  • 1篇游园园
  • 1篇蒋阅
  • 1篇闻久全
  • 1篇佟雷
  • 1篇颜南
  • 1篇于国宁
  • 1篇杨芳莉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和关节清理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失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术和关节清理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9-06—2013-07在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术(微骨折术组)和关节清理术(关节清理组)治疗96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均获平均8(6-10)个月随访。微骨折术组术后Tegner和HSS评分均高于关节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骨折术组术后疼痛症状消失率和肿胀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关节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骨折术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关节清理组的72.7%。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可有效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全海祥康一凡沈国华陈超潘峰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关节清理术
国际英文医学班的教学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2007年
涉外英文医学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生事物。随着学历互认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许多外国学生来到我国学习医学,促进了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笔者从国际英文医学班教学对象出发,从认识英文医学教学特殊性、制定教学策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柏树令关一夫赵群潘峰李雪松李瑞佟雷
关键词:医学课程教学方法
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脑组织Cofilin 1与ERK1/2蛋白表达与磷酸化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索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脑组织Cofilin1与ERK1/2蛋白表达与磷酸化及其在脑组织中分布的规律。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手术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经低氧处理造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后一定时间段(0h~48h)损伤侧脑组织Cofilin1与磷酸化cofilin1(p-Cofilin1)及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其在损伤大鼠脑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IBD新生SD大鼠脑组织中Cofilin1在HI后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未见明显改变,但磷酸化Cofilin1在HI后1h~12h之间降低,24h后恢复正常;ERK1/2蛋白在不同时点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可见磷酸化ERK1/2(p-ERK1/2)在缺氧缺血处理(HI)后0h略低于正常,而在1-2h内迅速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和假手术,在2h后又逐渐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filin1与p-cofilin1在损伤大鼠脑中主要分布于海马和大脑皮质,尤其p-Cofilin表达分布以海马的颗粒细胞为主,并且在HI后7d-14d表达明显增强,在21d则明显降低。结论 Cofilin和ERK的磷酸化修饰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较密切的关系,且cofilin1和p-cofilin1在大脑海马区的定位分布,提示其可能与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与修复有一定的关系。
侯伟健田晓红柏树令赵永康潘峰李鸿鹏佟浩张晓慧王绍成王彪游园园
关键词:缺氧缺血脑损伤ERK1/2磷酸化海马
两种方法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噬骨能力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原代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少,而诱导培养产生的破骨样细胞数量多,能够满足一些研究骨代谢实验的要求。但是两种细胞在特异酶及噬骨能力方面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尽的数据来支持。目的:比较大鼠原代分离的破骨细胞及诱导形成的破骨样细胞噬骨能力上的差异。方法:取24h内新生Wistar大鼠四肢长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破骨细胞,将破骨细胞培养过程中消化下来的骨髓单核细胞加入1,25(OH)2D3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用甲苯胺蓝染色共培养骨片比较两组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结果与结论:诱导第9天,破骨样细胞数目为破骨细胞数目的11倍,其形态与原代消化获得的细胞形态相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两组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培养时产生骨陷凹面积及深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破骨样细胞的形态、特异酶及噬骨能力与破骨细胞无差异。
王正东颜南潘峰杨芳莉刘自力姜海波臧晋牟军柏树令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破骨细胞1,25(OH)2D3破骨样细胞WISTAR大鼠
体内镁合金的降解和成骨反应的动物实验探索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动物股骨干内植入镁合金后,在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金属-骨界面的骨质反应机制。[方法]在SD大鼠的股骨干中横向植入镁合金金属棒,术后抗炎,自由活动,9周后处死取材,分别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金属-骨界面的宏观改变,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金属-骨界面的微观改变,应用能谱分析(EDS)技术确定元素组成;并且将骨棒做脱钙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金属-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随着股骨内镁合金的降解,周围骨表面和镁合金降解表面同时发生骨质反应,在金属-骨界面形成紧密相邻的金属层、降解层、新生骨层3个层次,新生骨质表面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间断性纤维结缔组织。[结论]金属-骨界面的骨质反应完全符合正常骨质愈合过程,新生骨质与正常骨质的形态结构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推断镁合金具有良好的降解性、成骨性及组织相容性,其降解过程与新骨成骨过程具有良好的同步性。
于国宁闻久全潘峰蒋阅张二林徐丽萍范广宇
关键词:镁合金降解
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背景:丹参接骨胶囊是因有显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而成为治疗骨折的常用中药制剂之一。目的: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丹参接骨胶囊组和生理盐水组制备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丹参接骨胶囊2粒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观察骨折后7,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及生理盐水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折后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组织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骨折后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股骨骨折病理修复较生理盐水组明显。2骨折后3,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表达趋势一致,其中丹参接骨胶囊表达量始终较生理盐水组高,且骨折后14,28 d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后第3天出现1个峰值,随后浓度逐渐下降,直至骨折后第14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再度升高,出现第2个峰值,至骨折后第28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浓度再次出现下降。此过程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趋势一致,在7,14,28 d愈合时期,丹参接骨胶囊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4结果证实,丹参接骨胶囊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关。
王希强孙仁光孙仕润孙军王咏梅刘太建杜辉君潘峰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折愈合苏木精-伊红染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阿魏酸处理的PHBV膜的体外相容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含有不同浓度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阿魏酸)处理的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膜上的生长情况,探讨PHBV膜与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将第3代大鼠BMSCs接种于材料表面,分别培养8h、12h、24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不同浓度阿魏酸处理的材料表面上的黏附的形态变化,制备浸提液,用浸提液进行细胞培养。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法检测材料对细胞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出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90表达结果呈阳性,CD34、CD11b表达结果呈阴性。扫描电镜下可见,PHBV材料表面粗糙,可见结晶体。将BMSCs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可见不含阿魏酸和含5%阿魏酸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规则、分布均匀、活力旺盛。MTT分析结果和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经5%阿魏酸处理的PHBV膜对大鼠BMSCs的体外生长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佳。结论 BMSCs与阿魏酸处理的PHBV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环境下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黏附和增殖。
宋章硕柏树令潘峰田晓红佟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HBV骨组织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