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婷婷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广藿香
  • 5篇青枯
  • 4篇青枯菌
  • 2篇植物
  • 2篇同工酶
  • 2篇青枯病
  • 2篇青枯病菌
  • 2篇抗性
  • 2篇枯病
  • 2篇病菌
  • 1篇性基因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诱变
  • 1篇育种
  • 1篇再生植株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8篇柴婷婷
  • 6篇贺红
  • 5篇谢建辉
  • 4篇刘丹
  • 3篇徐燃
  • 3篇杨玉秀
  • 1篇钟燕珠
  • 1篇黄海波
  • 1篇邓超明
  • 1篇吴立蓉
  • 1篇李知源
  • 1篇张燕玲

传媒

  • 3篇中草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枯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植物广藿香根表吸附的关系
2013年
目的考察不同青枯菌菌株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与其菌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寄主植物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特性。方法将致病性不同的广藿香青枯菌HX6,HX2及番茄青枯菌株GIM1.7接种于广藿香组培苗,测定其在广藿香根表的吸附量。结果植株根表对各菌株的吸附量具显著差异(P<0.05),表明根表吸附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呈正相关,温度30℃,偏酸至中性环境以及较高的菌液浓度有利于青枯菌在寄主植物根表的吸附。结论广藿香根表对青枯菌的吸附是两者的识别过程,而识别程度体现在吸附量的大小上,并受青枯菌的类型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从吸附量所反映的青枯菌的致病性,可以间接的反映广藿香的感病程度。
徐燃贺红杨玉秀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的离体筛选及分子标记的研究
本文以从感染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青枯菌HX5为供试菌株,制备青枯菌粗毒素,对广藿香进行接种诱导试验,一周内,植株呈现渐进的发病过程,而且体内防御相关酶也有所变化,表现一定抗性生理反应。在此基础上,以青枯菌粗毒素...
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抗性种质RAPD同工酶标记
文献传递
青枯菌诱导广藿香防御相关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柴婷婷贺红谢建辉徐燃杨玉秀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60)Coγ射线对广藿香的辐照诱变及再生植株的RAPD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广藿香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及再生植株的诱变效应。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广藿香外植体,考察辐照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并观察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诱变再生植株的变异情况。广藿香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外植体再生芽的能力,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降低;部分再生植株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RAPD分析表明,4个辐照剂量的外植体再生植株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9.13%、36.37%、23.09%及33.33%。^(60)Coγ射线辐射会造成外植体存活率和再生芽能力的下降,辐照外植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在表型性状及分子水平上出现了一定的分离,为将辐照诱变技术应用于广藿香育种提供了依据。
吴立蓉贺红张燕玲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离体再生RAPD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5∶34∶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结果:马兜铃酸A在0.16~0.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为2.10%。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0.0012%。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红金耳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钟燕珠柴婷婷李知源邓超明
关键词:马兜铃酸A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10年
概述了抗性基因工程的原理,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抗性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成功应用,将培育更多抗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性等)、质优的新品种,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贺红刘丹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药用植物育种
广藿香青枯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分离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了解其细菌学性状,并进行致病性测定,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TZC培养基[蛋白胨10.0 g、酸水解酪蛋白1.0 g、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0.05 g、葡萄糖10.0 g、H2O 1 L,pH 6.8~7.0]上划线分离培养广藿香青枯菌;通过3糖3醇试验对各菌株的生化型进行划分;采用伤根浸泡接种法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在细菌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青枯菌菌株。其中HX5、HX7为生化型I;HX1、HX6为生化型II;HX2、HX4为生化型III;HX3为生化型V。致病性试验表明,大部分青枯菌菌株表现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菌株HX4和HX5致病力强且致死率高。结论广藿香青枯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在菌体形态、生化分型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刘丹贺红黄海波谢建辉柴婷婷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病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广藿香青枯病菌培养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青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碳源,在果糖、麦芽糖、蔗糖和山梨醇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而对葡萄糖的利用相对较差;在有机态氮培养基中比在无机态氮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在酵母浸膏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在添加KNO3的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初步了解广藿香青枯菌的培养特性,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谢建辉贺红刘丹柴婷婷徐燃杨玉秀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