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淑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浮选
  • 14篇选矿
  • 9篇选矿试验
  • 8篇低品位
  • 8篇品位
  • 5篇选矿试验研究
  • 5篇金矿
  • 5篇精矿
  • 5篇矿石
  • 4篇石英
  • 4篇钼矿
  • 4篇难选
  • 4篇金矿石
  • 3篇铜矿
  • 3篇尾矿
  • 3篇浮选工艺
  • 3篇浮选工艺研究
  • 3篇长石
  • 2篇低铁
  • 2篇多金属

机构

  • 27篇安徽省地质实...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安徽建筑大学
  • 3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 1篇安徽省勘查技...

作者

  • 28篇杜淑华
  • 14篇夏亮
  • 8篇朱国庆
  • 7篇吴磊
  • 5篇廖力
  • 4篇陈波
  • 4篇潘邦龙
  • 3篇陈利民
  • 3篇胡劲松
  • 2篇阳珊
  • 2篇张青
  • 2篇骆振福
  • 2篇陶文靖
  • 2篇高东升
  • 1篇吴国祥
  • 1篇孙伟
  • 1篇王勇
  • 1篇陈园园
  • 1篇王金云
  • 1篇杨俊

传媒

  • 5篇金属矿山
  • 4篇现代矿业
  • 3篇有色金属(选...
  • 3篇矿产综合利用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矿冶工程
  • 1篇塑料工业
  • 1篇矿产保护与利...
  • 1篇中国钨业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某铜金铁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安徽某铜金铁矿含Cu、Au、Fe分别为2.09%、3.86g/t、24.60%,通过对原矿性质进行分析,确定采用优先浮选铜金银-磁选铁的工艺流程。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磨矿细度为-74μm粒级占90%,采用BK-404与1801组合作为捕收剂,通过闭路试验可以获得含Cu23.23%、Au40.81g/t、Ag91.50g/t的铜金银混合精矿,铜、金、银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5.72%、89.45%与87.79%;同时获得了Fe品位66.90%、Fe回收率26.71%的铁精矿,实现了该矿石的充分回收与利用。
杜淑华潘邦龙夏亮朱国庆吴磊
关键词:浮选组合捕收剂
安徽某钼矿浮选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安徽某钼矿的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针对该辉钼矿嵌布不均匀、解离比较困难的特点,试验采用了粗选磨矿细度-0.074mm75%,水玻璃分散抑制矿泥脉石,钼硫混合浮选的工艺流程。粗精矿分别经过一段再磨和两段再磨后五次精选对比,结果表明,粗精矿采用一段再磨精选后便可获得合格钼精矿。在优化多种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采用一粗二扫,粗精矿再磨,六次精选工艺便可获得钼品位50.30%、回收率81.18%的钼精矿。
杜淑华骆振福胡劲松夏亮
关键词:辉钼矿浮选再磨
安徽某含碳铅锌矿选矿工艺试验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高效综合回收安徽某含碳铅锌难选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铅品位55.35%、铅回收率94.76%的铅精矿,锌品位55.46%、锌回收率91.98%的锌精矿,硫品位43.55%、硫回收率70.90%的硫精矿,为该矿石的回收利用确定了最优的浮选工艺。
吴磊朱国庆杜淑华夏亮
关键词:浮选铅锌分离
某难选次生富集带含铜硫铁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某次生富集带硫铁矿含S 28.73%、Cu 0.61%。该矿金属矿物以黄铁矿和白铁矿为主,含少量的铜蓝、辉铜矿、蓝辉铜矿、黄铜矿、黝铜矿、斑铜矿等含铜矿物;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对该矿进行铜物相分析,铜矿物以硫酸铜为主,其次为次生硫化铜及少量原生硫化铜。硫酸铜遇水易溶解,产生大量铜离子,在浮选过程中会活化黄铁矿造成铜硫分离困难。同时次生铜矿物不仅易于过磨而增加铜在尾矿中的损失,而且容易罩盖在黄铁矿表面造成铜硫分离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回收该矿中的铜,试验采取水洗+铜优先浮选的方案,通过水洗优先回收硫酸铜中的铜,再对水洗浸渣进行铜优先浮选,回收硫化铜矿物。研究结果表明:(1)对该矿进行水洗试验,能有效地回收硫酸铜中的铜,铜回收率为47.30%;(2)水洗浸渣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石灰用量为3 000 g/t、硫化钠用量为3 000 g/t、水玻璃用量为3 000 g/t、亚硫酸钠用量为1 800 g/t、BK404用量为30 g/t的条件下,进行闭路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铜精矿Cu品位14.45%,Cu回收率46.94%;硫精矿S品位46.10%,S回收率96.22%。通过试验研究,该矿铜硫矿物均得到合理回收,研究结果为该类型铜矿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了借鉴。
朱国庆吴磊杜淑华夏亮余长军
关键词:硫铁矿硫酸铜水洗浮选
某低品位钾长石矿提纯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分析了某低品位钾长石矿的主要矿物成分,K2O+Na2O含量为7.47%。针对该钾长石矿的性质,进行了单一磁选、脱泥-磁选、浮选、脱泥-磁选-浮选四个除铁流程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法除铁效果较佳。试验首先采用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石油磺酸钠反浮选除去长石矿中细粒的含铁矿物,再经HF法用十二胺捕收剂对长石-石英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可得产率43.57%、含Fe2O30.25%、K2O13.10%、Na2O0.21%、SiO266.77%的长石精矿和产率41.33%、含Fe2O30.18%、SiO297.66%的石英精矿。
杜淑华陈利民廖力夏亮胡劲松吴国祥
关键词:钾长石石英浮选
皖南某铁铜硫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皖南某铁铜硫多金属矿中铁矿物以磁性铁为主,伴生有少量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粒度粗细不均。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优先浮铜—铜尾浮硫—硫尾弱磁选铁的工艺流程,针对含Fe44.55%、Cu 0.26%、S 2.73%的原矿,获得了Fe品位67.56%、回收率86.94%的铁精矿,Cu品位19.44%、回收率84.69%的铜精矿以及S品位37.85%、回收率62.12%的硫精矿,该流程较好地回收了铁、铜、硫矿物,为同类矿石的选矿提供了借鉴。
杜淑华
关键词:黄铜矿优先浮选铜硫分离
某高硫含砷碳低品位难处理金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杜淑华潘邦龙夏亮朱国庆
关键词:难处理金矿
铜尾矿有价元素资源化应用基础研究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尾矿产量随之日益增多,导致尾矿坝逐年增高,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尾矿堆存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存在潜在的溃坝...
杜淑华
关键词:铜尾矿矿泥浮选
文献传递
超贫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某超贫斑岩型白钨矿储量大,WO3含量仅为0.1%左右,采用预先脱硫,常温粗选白钨矿,白钨粗精经三次空白精选脱除脉石矿物,然后加入水玻璃在高温、高浓度、高搅拌强度下解析-稀释后三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钨精矿品位60.31%、回收率83.91%的选矿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此选矿工艺可有效处理该大型超贫斑岩型白钨矿。
杜淑华
关键词:白钨矿
热固性聚氨酯粉末物性参数的测定及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为获取热固性聚氨酯粉末离散元接触模型的关键物性参数,应用于废旧热固性塑料粉末混合再生制备的精确模拟计算。以120目的聚氨酯超细粉末为例,融合了Johnson-Kendall-Roberts(JKR)模型及其尺度变换准则,借助 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利用 Minitab软件对关键物性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JKR表面能,进行了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仿真试验的堆积角回归模型,以多次真实试验测定的堆积角均值38.45°为响应值,对回归模型进行接触参数寻优,获得关键接触参数的最佳组合为:碰撞恢复系数0.25,静摩擦因数0.69,JKR表面能 6.97 J/m 2 ,最后将仿真得到的堆积角与真实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误差在5%以内,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以堆积角为参照虚拟标定的热固性聚氨酯粉末接触参数是可行的;同时探究了接触参数应用于混合搅拌再生试验的混合效率可达到80.34%,研究成果为废旧热固性塑料再生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平范益伟杜淑华朱达荣汪日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