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水口结瘤的机理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对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连铸水口结瘤物不同部位的金相观察、能谱分析以及其冶炼过程钛氧化物和铝氧化物形成的热力学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数据研究了超纯11%铬不锈钢连铸过程水口结瘤的机理。结果表明: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水口结瘤主要是钢水中钛的氧化物质量分数较高,在浇铸过程中钛的氧化物和水口中的Al2O3反应生成复合氧化物黏附在水口壁,并不断地富集和黏附其他夹杂物和钢水增厚所致。通过钢液中O、Al、Ti等成分的控制、冶炼过程深脱氧、增加精炼弱吹时间、增加浇铸前镇静时间、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适当地提高浇铸过热度等可有效地防止超纯11%铬铁素体不锈钢水口结瘤产生。
- 李岩李具仓
- 关键词:结瘤复合氧化物过热度
- 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性能及氮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为改进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轧工艺,利用热力模拟拉伸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氮含量的连铸坯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变形性能。结果表明,氮含量对低镍奥氏体钢热变形性能及组织有较大影响。当氮含量较高时,铸坯晶粒较细,在较小变形量下即可通过动态回复使材料软化,获得很好的高温塑性;而氮含量较低时,不易发生动态回复,只能在变形量足够大时才发生动态再结晶,高温塑性相对较差。
- 李岩张有余朱亮张孝平
- 关键词:热变形再结晶
- 409L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表面线鳞缺陷分析及控制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409L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表面线鳞缺陷,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缺陷形貌和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线鳞缺陷是由夹杂物和夹渣物共同引起的。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工艺改进措施,有效降低了409L不锈钢热轧板表面线鳞缺陷发生率。
- 李岩陈兴润潘伟
- 双相区热处理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研究了α+γ双相区热处理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工业罩式炉退火后的热轧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双相温度区间对430不锈钢热轧板进行热处理,分割了热轧板轧向的条带状组织,抑制了聚集组织的形成。与常规罩式炉退火工艺相比,双相区热处理显著提高了430不锈钢热轧板的伸长率,降低了屈服强度和硬度,有利于改善最终冷轧产品的冲压性能和抗起皱性。
- 李聚宝李岩张有余杨光昱
-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退火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304不锈钢冷轧板表面出现的短线状剥落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利用能谱仪对局部成分进行了点扫描和面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04冷轧板表面短线状剥落缺陷微观形貌呈"凹槽"状,凹槽边部与正常表面结合部位呈分层台阶式结构,凹槽边缘存在铁和铬的氧化物。结合试验结果和相关研究分析推断,短线状剥落缺陷主要是由于铸坯三角区中铬偏析造成局部铁素体含量过高,热轧变形过程中产生局部微裂纹发生氧化,氧化膜在冷轧过程中被压延变形,经酸洗后部分覆盖在氧化膜上的基体剥落而形成。
- 李岩李聚宝王建泽
- 关键词:冷轧板氧化膜
- 高级别管线钢等温相变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以X80、X100、X120管线钢为例,对高级别管线钢的等温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热膨胀仪对X80、X100、X120级管线钢的等温相变规律进行研究,绘制了相应的TTT曲线,并结合贝氏体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级别管线钢等温相变后的组织差别不大,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有少量的板条贝氏体,板条均匀平直。X120管线钢的相变激活能为115.971kJ/mol,X100管线钢的相变激活能为104.388kJ/mol,X80管线钢的相变激活能为84.596kJ/mol。
- 李岩唐兴昌张有余
- 关键词:等温相变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