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536 被引量:1,64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9篇期刊文章
  • 14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1篇医药卫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3篇细胞
  • 196篇骨髓
  • 175篇骨髓瘤
  • 165篇多发
  • 165篇多发性
  • 165篇多发性骨髓瘤
  • 88篇造血
  • 84篇干细胞
  • 84篇白血
  • 82篇白血病
  • 79篇造血干
  • 76篇造血干细胞
  • 67篇干细胞移植
  • 63篇造血干细胞移...
  • 56篇疗效
  • 51篇硼替佐米
  • 44篇蛋白
  • 43篇基因
  • 42篇多发性骨髓瘤...
  • 42篇急性

机构

  • 398篇中山大学附属...
  • 5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5篇中山大学
  • 2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2篇北京大学
  • 9篇苏州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广东省职业病...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深圳市龙岗区...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29篇李娟
  • 189篇罗绍凯
  • 98篇童秀珍
  • 89篇刘俊茹
  • 86篇邹外一
  • 81篇郑冬
  • 79篇许多荣
  • 77篇彭爱华
  • 74篇周振海
  • 74篇黄蓓晖
  • 60篇谷景立
  • 54篇洪文德
  • 52篇苏畅
  • 49篇张国材
  • 46篇王荷花
  • 40篇赵莹
  • 23篇李滢
  • 20篇曾丽金
  • 20篇陈美兰
  • 20篇李小银

传媒

  • 27篇中华血液学杂...
  • 21篇新医学
  • 18篇中国病理生理...
  • 18篇中国实用内科...
  • 18篇中山大学学报...
  • 17篇癌症
  • 16篇中华内科杂志
  • 16篇广东省医学会...
  • 14篇临床血液学杂...
  • 1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1篇中国实验血液...
  • 9篇实用肿瘤学杂...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8篇中国肿瘤临床...
  • 8篇白血病.淋巴...
  • 8篇中华肿瘤防治...
  • 8篇第12届全国...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64篇2015
  • 13篇2014
  • 26篇2013
  • 34篇2012
  • 39篇2011
  • 36篇2010
  • 55篇2009
  • 30篇2008
  • 27篇2007
  • 8篇2006
  • 16篇2005
5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核基质蛋白理化特性及功能研究
2000年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与正常相应细胞的差异、化疗前后急性淋巴细胞核基质蛋白的影响、温度对核基质蛋白的影响以及部分核基质蛋白的等电点。方法 用高盐法提取核基质蛋白,SDS—PAGE、2—D电泳分析核基质蛋白的变化。结果 在分子量为60KD、65KD 75KD处出现了正常相应细胞所没有的核基质蛋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分子量为65KD、75KD的核基质蛋白消失,60KD、90KD处核基质蛋白减少,温度在42℃、30min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受破坏。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正常相应细胞相比有组分的改变,核基质蛋白是化疗药物的作用位点,核基质蛋白对温度敏感,分子量为60KD、65KD、75KD的核基质蛋白等电点分别是6.5,6.2,6.0。
李娟罗绍凯彭爱华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核基质蛋白理化特性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防治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了4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因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并与头孢三代组对照。结果 美平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重症感染的疗效为81.4%,对照组为6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5例无效者改用美平后3例仍有效。结论 用美平为主的抗生素和局部病灶的处理、提高全身免疫力的方法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重症感染疗效好,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美平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李娟罗绍凯彭爱华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抗生素药物治疗
星湖水动力条件及水质模型的研究II.水质模型被引量:4
2001年
根据星湖的湖泊特征和水污染特点 ,建立了包括NH+4- N、NO-2 - N、NO-3- N、CBOD、DO的多元耦合氧平衡模型、P平衡模型以及Chl a -P关系统计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采用实验法、经验公式法以及利用实测资料率定等方法进行估值。经实测资料验证 ,模型精度达到基本要求 。
李耀初李适宇周劲风赵明辉李娟
关键词:水质模型星湖水污染湖泊水动力条件
磷酸化缺陷型RARα1受体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磷酸化缺陷型维甲酸受体RARα1(RARαS77A)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RT-PCR检测U266细胞RARα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2)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慢病毒包装,滴度测定及MM细胞转染;(3)CCK-8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0~100μmol/L)处理或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后U266细胞的增殖;(4)Western blotting检测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或AT-RA处理后U266细胞增殖相关蛋白Rb和P53的表达。结果:(1)U266为RARα1(+)、RARα2(-)细胞;(2)AT-RA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48 h后U266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抑制率为15.16%±3.84%;(3)RARαS77A过表达慢病毒转染及ATRA处理均可上调U266细胞Rb蛋白表达及下调其P53蛋白表达。结论:磷酸化缺陷型维甲酸受体RARα1与ATRA均可通过上调Rb及下调P53表达抑制RARα1(+)、RARα2(-)的U266细胞增殖,提示降低维甲酸受体RARα1的磷酸化是ATRA抑制MM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作用途径。
郭小娟郑冬王安训李娟夏盈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磷酸化
微波对K562/MDR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研究微波引起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 6 2 /MDR的凋亡以及对热休克蛋白 70表达的影响 .使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AnnexinⅤ /PI双参数法检测K5 6 2 /MDR细胞的凋亡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热休克蛋白 70的表达 .结果表明 ,微波可引起K5 6 2 /MDR细胞的凋亡 ,经 0 .2 0 ,0 .6 0W /cm2 功率密度微波作用 2 0min(保持 4 3℃ ) ,37℃培养 2 4h后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0 %、13.6 % ,而水浴加热引起的凋亡率仅为 3.8% .微波照射影响细胞内热休克蛋白 70的表达 ,在 4 3℃时 ,0 .2 0 ,0 .6 0W /cm2 功率密度微波作用 2 0min抑制HSP70的表达 .实验说明微波能引起K5 6 2 /MDR细胞的凋亡 。
李子孺赖声礼罗绍凯李娟
关键词:微波凋亡热休克蛋白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2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中23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急性自血病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性败血症,热带假丝酵母菌23例(85.2%),23例患者均有高热(100.0%),伴寒颤7例(30.4%),皮疹7例(30.4%),合并感染性休克5例(21.7%),肺部病变16例(69.6%),肺多发结节7例(30.4%),肝脾多发结节4例(17.4%),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60.9%,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有效率分别为71.4%与75.o%,感染相关死亡9例,死亡率为39.1%。结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是主要菌种,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
童秀珍彭丹心许多荣王荷花张祥忠邹外一李娟罗绍凯彭爱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抗真菌治疗
硼替佐米治疗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增加患者带状疱疹感染风险
目的 研究接受硼替佐米化疗的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AL)患者带状疱疹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VD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的12例AL患者化疗期间带状疱疹感染情况,对比21例接受传...
李娟李滢黄蓓晖刘俊茹谷景立
TNFR1/RANK嵌合体的构建及其在研究破骨细胞分化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膜外部分和核转录因子NF-κB受体激动剂(RANK)跨膜及膜内部分相结合的嵌合体,探讨其在破骨细胞(OC)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克隆TNFR1/RANK嵌合体的cDNA,用plat E将其包装成逆转录病毒,通过感染将这种逆转录病毒转染到敲除TNFR1/R2基因的小鼠(TNFR1-/R2-)骨髓巨噬细胞(BMM)中;用TNFα刺激,分别观察OC的分化及骨的重吸收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TNFR1/RANK是通过NF-κB、JNK、P38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来调节OC的分化和功能。【结果】在TNFα刺激下,BMM能分化成OC,而且分化出的OC能明显地导致骨质破坏。TNFα刺激BMM 5min后磷酸化的NF-κB、JNK、P38和ER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TNFR1/RANK嵌合体具有完整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功能,可作为研究RANK结构、功能及其信号途径的一个简便、有效的生物工具。
许多荣罗绍凯童秀珍李娟
关键词:嵌合体破骨细胞分化克隆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为了探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与已知的几种细胞因子进行比较 ,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及IL 3,GM CSF ,IL 3+IL 6+GM CSF +EPO作为刺激因子 ,并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对骨髓GM CFU ,GM GEMM和BFU E进行了培养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对骨髓CFU GM ,CFU GEMM和BFU E体外扩增最适蛋白浓度是 2 0 0 - 30 0μg/L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优于单独IL 3,单独GM CSF和IL 3+IL 6+GM CSF +EPO组。结论提示 ,人胎盘无细胞悬液可能含有多种细胞因子 ,用人胎盘无细胞悬液作扩增剂体外扩增骨髓造血干
李娟罗绍凯黄俊琪
关键词:骨髓体外扩增
乙酰肝素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正>目的: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一种内源性的葡萄糖醛酸酯酶,是体内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phate proteoglycans,HSPG)的唯一关键酶,其表达...
袁梅郑冬李娟刘俊茹陈美兰黄蓓晖郭小娟
文献传递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