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配合物
  • 2篇医药与日化原...
  • 2篇锌配合物
  • 2篇甲酸
  • 2篇氨基
  • 1篇溶剂
  • 1篇溶剂法
  • 1篇溶剂法合成
  • 1篇水杨醛
  • 1篇铜配合物
  • 1篇茜素
  • 1篇茜素红
  • 1篇茜素红S
  • 1篇吖啶橙
  • 1篇哌嗪
  • 1篇鲱鱼精DNA
  • 1篇无溶剂
  • 1篇无溶剂法
  • 1篇无溶剂法合成
  • 1篇席夫碱

机构

  • 5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5篇张艳
  • 3篇钟国清
  • 2篇丁立生
  • 2篇王兴明
  • 2篇赵娜
  • 1篇张志朋
  • 1篇钟万
  • 1篇杨小兰
  • 1篇蒋琪英
  • 1篇胡亚敏
  • 1篇戴亚堂
  • 1篇钟勤
  • 1篇黄先东
  • 1篇熊鑫

传媒

  • 3篇精细化工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酪氨酸-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生理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Sm(Ⅲ)与Tyr(酪氨酸)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n(Tyr)=1:3,Sm(Ⅲ)(Tyr)3配合物与hs(鲱鱼精)DNA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Tyr)3):n(DNA)=3: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数K2Θ98.15K=9.97×104L/mol和K3Θ10.15K=7.56×103L/mol。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的结合过程为焓驱动;结合Scatchard法和黏度法,确定了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沟渠作用和嵌插作用。
赵娜王兴明张艳胡亚敏丁立生
关键词:酪氨酸鲱鱼精DNA配合物
N-甲基-N-哌嗪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2年
用CS2、N-甲基哌嗪和Sb2O3为原料,在三氯甲烷中合成了N-甲基-N-哌嗪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Ⅲ)配合物[Sb(S2CNC4H8NCH3)3]H2O,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不同溶剂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溶剂,25℃反应1 h,用CHCl3-CH3OH混合溶剂重结晶后产率最高,可达74%。
杨小兰钟国清张志朋张艳
关键词:N-甲基哌嗪医药与日化原料
γ-环糊精-茜素红S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2009年
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在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γ-CD-ARS包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γ-CD与ARS包合的摩尔比为1:1,包合常数Kf=4.42×103L.mol-1。γ-CD-ARS包合物与DNA结合的摩尔比为6:1,在17℃时包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θ17℃=2.22×105L.mol-1。荧光探针法、磷酸盐法和粘度法研究综合表明γ-CD-ARS包合物与DNA以部分插入的混合模式相互作用。
张艳王兴明赵娜黄先东戴亚堂丁立生
关键词:DNA
微波固相法合成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被引量:3
2011年
以邻苯二甲酸(H2phth)、乙酸锌或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微波固相法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Zn(phth).2H2O和Cu(phth).H2O,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基以双齿桥式与Zn(Ⅱ)或Cu(Ⅱ)结合形成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金属氧化物。
张艳钟国清熊鑫蒋琪英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锌配合物铜配合物功能材料
无溶剂法合成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的配合物被引量:7
2011年
以L-丙氨酸或L-亮氨酸及水杨醛、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无溶剂一步法合成了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Ⅱ)配合物[ZnL(H2O)].nH2O(L=sal-ala,sal-leu),用EDTA滴定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锌分别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氮、羧基氧、酚羟基氧以及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了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氧化锌。
钟勤钟万钟国清张艳
关键词:氨基酸席夫碱水杨醛锌配合物无溶剂法医药与日化原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