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毅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控制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36例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06例)和非颈动脉狭窄组(30例),其中颈动脉狭窄组患者依照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大于50%分为狭窄程度<50%组(142例)和狭窄程度≥50%组(64例)。患者在入院三天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入院5~7d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狭窄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高于非狭窄组(P<0.05);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50%组nSSD、dDSD及dSSD水平低于狭窄程度≥50%组(P<0.05);狭窄程度<50%组及狭窄程度≥50%组血压昼夜节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中可通过纠正异常节律,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可起到预防及控制动脉硬化的作用。
- 吴婉玉廖峻黄劼孙宏毅
- 关键词: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压变异性硬化斑块
- 醒脑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量表评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缺损情况(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92.0%和8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醒脑注射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吴婉玉廖峻黄劼孙宏毅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脑梗塞临床疗效安全性
-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丹红注射液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基础治疗(营养脑细胞、甘露醇降颅压、能量合剂改善患者机体状况等)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滴丹参注射液(15mL,qd),观察组则给予静滴丹红注射液(25mL,q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宏毅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神经功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