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莹禹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Prader-Willi综合征2例报告
- 2018年
- Prader-Willi综合征(PWS)又称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性腺发育滞后-肥胖综合征,发病率为1/25000~1/10000[1],是基因组印记的遗传性疾病。现报告收治的2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和有关的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1病例资料例1.患儿女,7个月15 d,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16年4月29日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
- 全莹禹张京冯小伟
- 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临床表型基因印记肌张力低下
- 重庆市儿童哮喘急性加重309例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重庆市儿童哮喘急性加重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干预防治哮喘急性加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309例儿童哮喘急性加重住院患儿...
- 全莹禹
- 关键词:儿童哮喘急性加重病原学
- 2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缓解期控制用药依从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控制用药情况,加强用药依从性。方法以2008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推荐的长期治疗方案为标准回顾性分析218例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临床缓解期控制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药物使用与哮喘诊断、哮喘病程的关系,以及未规律用药的原因。结果 218例哮喘患儿在临床缓解期未规范使用控制性药物者达168例(77%),包括既往未诊断哮喘111例(50.9%)和已诊断哮喘但未用药的57例(26.1%),仅50例(23%)在临床缓解期按医嘱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已诊断哮喘超过1年的患儿67人,其中规律用药36人(53.7%);诊断哮喘未超过1年的患儿40人,其中规律用药14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诊断哮喘但未规律用药的前三位原因是担心药物副作用(22例),认为已治愈(11例),患儿不配合治疗(9例)。结论哮喘患儿临床缓解期坚持控制用药依从性差,应及时诊断哮喘并加强用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
- 全莹禹
- 关键词:儿童哮喘用药依从性
- 重庆市秋冬季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加重与呼吸道非细菌病原感染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秋冬季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加重与呼吸道非细菌病原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79例哮喘急性加重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7种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DOI:10.3969/j.issn.NA、肺炎衣原体(CP)-;;DOI:10.3969/j.issn.NA;ELISA法检测其血清RSV-IgM、AdV-IgM、柯萨奇病毒(CBV)-IgM、巨细胞病毒(CMV)-IgM、EB病毒(EBV)-IgM及MP-IgM、CP-IgM水平。结果 179例患儿检出病原120例,阳性率为67%,检出病原前3位为CBV 52例(29.1%)、RSV 44例(24.6%)、MP 26例(14.5%)。5岁以上组病原检出前3位为MP 12例(30%)、CBV 11例(27.5%)、AdV 5例(12.5%),5岁以下组病原检出前3位为CBV 41例(29.5%)、RSV 40例(28.8%)、MP 14例(10.1%),2组RSV、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哮喘并间质性肺炎159例(88.8%),其中5岁以下组128例(71.5%),5岁以上组31例(17.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组RSV比MP、CBV检出阳性病例住院时间更长。结论 MP、RSV为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加重的常见病原,5岁以上患儿MP检出阳性率高,5岁以下患儿RSV检出阳性率高。呼吸道非细菌感染为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以5岁以下显著,尤其RSV阳性者住院时间更长。
- 全莹禹黄英闫莉
- 关键词:哮喘急性加重病原
- 外源性去除神经对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外源性去除神经对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结肠炎组、去神经组、去神经+结肠炎组,每组8只。给予结肠炎组、去神经+结肠炎组大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以建立结肠炎模型,其他两组大鼠正常饮水。建模1周后,外源性去除去神经组和去神经+结肠炎组大鼠部分支配结肠的神经,其他两组不做处理。术后14 d,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检测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表达水平;取各组大鼠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以及巨噬细胞M1/M2比值。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炎组大鼠的结肠腺体被破坏,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与结肠炎组相比,去神经+结肠炎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结构较为规则。与正常组相比,结肠炎组和去神经组大鼠结肠组织的SIgA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外周血M1/M2比值均增加(均P<0.05);而与结肠炎组相比,去神经+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的SIgA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外周血M1/M2比值降低(均P<0.05)。结论 外源性去除神经可能通过上调保护性SIgA表达、抑制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结肠炎的作用。在明确诊断和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去神经可能是治疗结肠炎的潜在方法。
- 张京董琦全莹禹
- 关键词:结肠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
- 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其中男151例(75.5%),女49例(24.5%);年龄(8.20±1.81)岁。结果200例患儿中位总IgE为513.5(24.4~11600.0)IU/mL,中位治疗时间为112(1~666)d。200例患儿奥马珠单抗首次注射中位剂量为300(150~600)mg,其中114例(57.0%)有说明书推荐剂量。患儿经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有效率为88.5%(117/200)。患儿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C-ACT评分提高[(18.90±3.74)分比(22.70±3.70)分],达到哮喘控制。奥马珠单抗治疗4~6个月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了(2.00±5.68)次/(人·年)(t=4.7025,P<0.001)。中位ICS日剂量降低[0(0~240)μg比160(50~4000)μg],P<0.001。PAQLQ评分提高[(154.90±8.57)分比(122.80±27.15)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提高[(92.80±10.50)%比(89.70±18.17)%]。在有合并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
- 向莉徐保平皇惠杰魏勉陈德晖翟莺莺张影菊梁丹何春卉侯伟张洋陈志敏刘金玲刘长山王雪艳华山张宁李明张泉叶乐平丁玮周薇刘玲王灵全莹禹陈艳萍孟燕妮葛秋生张琪陈杰王桂兰黄东明殷勇唐铭钰申昆玲
-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症状控制急性加重激素减量
-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风险预测
- 2023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0例术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数字随机分组,训练集140例与验证集60例。分析训练集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风险,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拟合优度(H-L)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临床适用性。结果小肠结肠炎组的痉挛肠段长度[10(26.32)、28(73.68)]、术前营养状况[16(42.11)、22(57.89)]、术前上呼吸道感染(URTI)病史[14(36.84)、24(63.16)]、术前肠炎[23(60.53)、15(39.47)]、术前洗肠时间[18(47.37)、20(52.63)]、术后肠梗阻[10(26.32)、28(73.68)]的平均值低于非小肠结肠炎痉挛肠段长度[55(53.92)、47(46.08)]、术前营养状况[15(14.71)、87(85.29)]、术前上呼吸道感染(URTI)病史[11(10.78)、97(89.22)]、术前肠炎[16(15.69)、86(84.31)]、术前洗肠时间[77(75.49)、25(24.51)]、术后肠梗阻[8(7.84)、94(92.16),P<0.05]。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0.904,95%可信区间(CI)=0.854~0.954]高于验证集(0.889,95%CI=0.767~0.971,P<0.05),MAE(0.030)高于验证集(0.022)。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情况良好(χ^(2)=5.210、3.777,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较高,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京董琦全莹禹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