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昌裕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3篇肠癌
  • 2篇细胞
  • 2篇癌组织
  • 2篇PCR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动脉硬化性闭...
  • 1篇动脉硬化性闭...
  • 1篇选择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预后
  • 1篇原位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皖西卫生职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篇陈昌裕
  • 6篇余昌俊
  • 3篇龙腾云
  • 2篇陶成诚
  • 2篇孟刚
  • 2篇王岳君
  • 2篇曹志国
  • 1篇朱正杰
  • 1篇谭胜
  • 1篇陈智勇
  • 1篇江涛
  • 1篇欧阳欢
  • 1篇余康敏
  • 1篇曹志国
  • 1篇张敏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LINC00894通过miR-205-5p/ZEB1轴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00894(LINC00894)基因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验证LINC00894、miR-205-5p、ZEB1在胃癌中的调控关系。方法 采用RT-qPCR检测LINC00894在胃癌细胞系、正常胃细胞系、临床胃癌及正常胃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通过随访,探究LINC00894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LINC00894敲减细胞系和过表达细胞系,并采用RT-qPCR检测敲减及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克隆形成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RT-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INC00894、miR-205-5p和ZEB1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LINC00894基因在胃癌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或细胞,且LINC00894基因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LINC00894基因的敲减抑制了胃癌细胞的活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相反,LINC00894基因的过表达得到相反地结果;LINC00894通过靶向miR-205-5p并下调其表达,从而促进ZEB1的表达。结论 LINC00894在胃癌中扮演癌基因的角色,可能通过miR-205-5p/ZEB1轴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康伟彪周理好余昌俊江露陈昌裕
关键词:胃癌
miRNA2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通过Realtime-PCR技术检测miRNA205在大肠癌组织、对应的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应用平板克隆实验、MTT比色分析法和Transw...
陈昌裕
关键词:大肠癌PCRMTT
文献传递
VEGFR-3、LYVE-1与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淋巴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直肠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分析直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直肠癌石蜡切片和15例正常直肠组织,分析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分布以及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周围原有淋巴管增生、变异,新生功能性淋巴管明显增多,直肠癌组织LM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VEGFR-3、LYVE-1在直肠癌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促进了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通过对针对VEGFR-3、LYVE-1的靶向治疗,可减少直肠癌的远处转移,检测VEGFR-3、LYVE-1可作为直肠癌治疗的预后指标。
陶成诚余昌俊孟刚曹志国陈昌裕龙腾云王岳君
关键词:直肠癌微淋巴管密度VEGFR-3LYVE-1淋巴结
抗原修复在胃癌HER-2检测中的影响研究
2013年
收集胃食管交界区胃普通型腺癌50例,在不同条件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高温修复染色强于低温;乙二胺四乙酸(EDTA)高温修复染色更强。表明ED-TA高温修复染色能够提高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的检测阳性率。
曹志国余昌俊孟刚陶成诚陈昌裕龙腾云王岳君
关键词:胃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大肠癌组织miRNA205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205在37对大肠癌组织及远端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用graphpad软件t检验分析miRNA2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关系。与癌旁组织比较,miRNA205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miRNA20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各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陈昌裕余昌俊张敏谭胜龙腾云朱正杰欧阳欢
关键词:大肠癌PCR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的胃癌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 基于二硫化物应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类型,探究与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作用,建立双硫死亡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为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评估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使用公开数据库TCGA获得胃癌与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并通过Pearson分析与LASSO-Cox回归分析挑选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基于上述LncRNA构建出相关的胃癌预后模型,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药物敏感性分析、定量逆转录PCR(RT-qPCR)等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400个双硫死亡相关的LncRNA,并筛选出其中5个构建预后模型,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模型在验证中显示,高风险评分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风险评分组(P<0.05)。此外,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AUC=0.725)优于仅依据年龄和性别等基本特征进行预测。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和肿瘤微环境,为胃癌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潜在的靶点和理论基础。
凤亮曹志国石小琪张启坤陈昌裕余昌俊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细胞死亡胃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P-选择素和内皮素1的表达被引量:7
2012年
选择行血管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患者2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6、24 h及2周患者静脉血浆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患者术后的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在血管腔内治疗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术后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江涛余昌俊陈智勇余康敏陈昌裕
关键词:P选择素内皮素1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