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长期口服18β-甘草次酸对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不同剂量的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大鼠血糖及血脂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30只,低(25μg/g)、中(50μg/g)、高(100μg/g)剂量甘草次酸组各30只,于18β-甘草次酸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心脏采血,分别测其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与同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有下降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低、中、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与同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不同剂量的18β-甘草次酸有降低大鼠血糖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大鼠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无明显影响。 张小兵 陈小婉 侯赟 马毅 席克虎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马春霞 洪浩 江英 董明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 动物 血糖 三酰甘油 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25μg/g)、中剂量组(50μg/g)和高剂量组(100μg/g)4组。药物组分别给予对应剂量的甘草次酸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 d 1次。于给药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时,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数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淋巴细胞比值(L%)、血小板计数(PLT)。结果:14周、22周及30周时甘草次酸组(低、中、高剂量)RBC、HGB、MCHC、N%、PLT较正常对照组升高,MCV、L%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3个剂量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上述指标于停药4周时接近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指标于14周、22周及30周各时间点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停药4周时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时HCT、MCH、WBC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对比、同一组不同时间点之间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可引起一过性的RBC、HGB、MCHC、N%、PLT的升高和MCV、L%的降低,这种影响在停药一定时间后消除;对HCT、MCH、WBC无明显影响。 席克虎 张小兵 王有虎 董明 陈小婉 桂岩 张福宏 马春霞 洪浩 刘翔毅 江英 马毅 杨贵军关键词:动物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江英 席克虎 陈小婉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刘翔毅 马毅 董明 杨贵军 张小兵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18Β-甘草次酸 鼻黏膜 纤毛 超微结构 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肾脏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正常组及低、中、高剂量18-β甘草次酸组(25,50,100 mg·kg^(-1)),共4组,于甘草次酸ig干预后第6,14,22,30周及停药4周后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随着干预进行直至停药4周时,低、中、高剂量甘草组SCr,BUN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血钠、氯离子均较正常组升高,但停药4周时血钠、氯离子较之前各时间点降低,并接近正常组。血钾离子均低于正常组,停药4周时血钾离子较之前各时间点升高并接近正常组。上述各指标同一时间点低、中、高剂量甘草组两两之间无统计差异。HE染色见各时间点肾脏病理形态与正常组相比未见异常改变。结论:18-β甘草次酸对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值及肾脏病理形态无明显影响。可引起血钠、氯离子轻度升高,血钾离子降低,停药一定时间后上述影响可消除。 席克虎 张小兵 杨贵军 陈小婉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马春霞 洪浩 刘翔毅 马毅 江英 董明关键词:肾脏 肌酐 尿素氮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水通道蛋白1和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18β-甘草次酸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18β-甘草次酸组、氯雷他定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8、10周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各组鼻黏膜中AQP1和AQP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AQP1和AQP5在各组大鼠鼻黏膜中分布相同,AQP1主要表达于上毛细血管、血窦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AQP5强表达于腺上皮、导管上皮及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学分析显示,AQP1和AQP5在模型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18β-甘草次酸组及氯雷他定组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量均随给药干预的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18β-甘草次酸可能通过下调AQP1和AQP5的表达缓解变应性鼻炎挠鼻、喷嚏及流涕等症状。 黎桥 席克虎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陈小婉 江英 侯赟 张小兵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变应性鼻炎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及对正常大鼠肝脏的影响 第一部分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96只Wis... 江英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18Β-甘草次酸 纤毛 超微结构 18Β-甘草次酸 文献传递 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甘草次酸低剂量(25μg/g)、中剂量(50μg/g)、高剂量组(100μg/g)4组。每组分别以相应剂量甘草次酸灌胃,于给药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甘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球蛋白、总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肝脏脏器指数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转氨酶、清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蛋白和总蛋白在给药30周及停药4周时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剂量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观测时间点,各组间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结论:不同剂量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但长期用药可因其免疫抑制作用而致球蛋白降低。 桂岩 张小兵 江英 王有虎 张福宏 刘翔毅 马毅 董明 杨贵军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 肝功能 动物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变化的影响。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评定动物形态学评分。造模后给予甘草次酸21.6 mg/kg灌胃,干预后第2、4、6、10周取鼻黏膜组织送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叠加评分(2.10±0.45)分,氯雷他定组为(5.10±0.56)分,AR模型组为(5.10±0.56)分,甘草次酸组为(5.20±0.78)分,各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见AR模型组内质网较空白组增多,明显囊样扩张、大量空泡形成、脱颗粒,胞质内可见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AR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的上述变化呈进行性加重。而甘草次酸干预组内质网扩张、空泡化、脱颗粒均较模型组缓解,并随观察周期延长逐渐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18-β甘草次酸可改善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的扩张、空泡化及脱颗粒。 杨贵军 席克虎 陈小婉 桂岩 王有虎 张福宏 马春霞 洪浩 刘翔毅 马毅 江英 董明 张小兵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不同固定液对大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透射电镜观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寻用于观察大鼠耳蜗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及透射电镜检查最适合的固定液配比,简化实验手段。方法将正常大鼠6只(12耳,正常组)和庆大霉素耳中毒模型大鼠6只(12耳,模型组)各分为A、B两组(每组各3只,6耳),A组给予2.5%多聚甲醛-2.5%戊二醛、B组给予4%多聚甲醛-0.5%戊二醛混合液心内灌注耳蜗固定处死,然后进行耳蜗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两组耳蜗的染色和电镜固定效果。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的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均有iNOS阳性表达;但正常组及模型组的A组耳蜗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轻度溶解,背景染色不佳,B组耳蜗组织细胞染色清晰,对比度及透明度好,背景无明显着色。正常组及模型组中A、B两组电镜下耳蜗细胞器等微结构清晰。结论 4%多聚甲醛-0.5%戊二醛混合液心内灌注的方法既能较好地固定大鼠耳蜗细胞器的结构,也能较好的保留iNOS抗原。 陈小婉 江英 仇志强 张小兵关键词: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透射电镜 固定液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GA)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J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GA组,每组24只。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观察和比较给药干预后第2、4、6、10周,各组行为改变及透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TJs形态。结果:AR模型TJs长度变短,质膜电子高密度影变厚、融合点数量减少,间隙增宽甚至断裂。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TJs的上述改变呈进行性加重,而GA组TJs变短、质膜影变厚、膜融合点减少均较模型组缓解,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对照组。结论:18β-GA可缓解AR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细胞间TJs的损害。 马毅 桂岩 王有虎 席克虎 陈小婉 张福宏 马春霞 洪浩 刘翔毅 江英 董明 杨贵军 张小兵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