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万忠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冬小麦
  • 6篇小麦
  • 4篇水分
  • 3篇利用效率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施肥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水分条件
  • 2篇平衡施肥
  • 2篇硝态氮
  • 2篇小麦产量
  • 2篇不同水分
  • 2篇不同水分条件
  • 1篇底墒
  • 1篇地冬
  • 1篇冬小麦旗叶
  • 1篇养分
  • 1篇生物量
  • 1篇水肥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杨万忠
  • 5篇贾志宽
  • 4篇韩清芳
  • 3篇杨宝平
  • 2篇丁瑞霞
  • 2篇许卫娜
  • 2篇杨丽
  • 2篇杨海迪
  • 1篇丁静
  • 1篇乔灵芝
  • 1篇张春
  • 1篇聂俊峰
  • 1篇王俊鹏
  • 1篇成雪峰
  • 1篇韩文霆
  • 1篇任小龙
  • 1篇王丹
  • 1篇张玉
  • 1篇牟思维
  • 1篇杨姗姗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夏闲期种植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张春杨万忠韩清芳王丹张坤丁静乔灵芝贾志宽
关键词:绿肥夏闲期土壤养分冬小麦
不同水分条件下平衡施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在控雨条件下,设置水分与肥料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0~200cm土层底墒为650mm时,4个不同水分条件(生育期补灌R3:100mm、R2:78mm、R1:56mm和R1:不补灌)和4个平衡施肥量(Y0:不施肥,Y1...
杨万忠
关键词:水分条件冬小麦硝态氮肥料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底墒和补灌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在大型半自动控制防雨池栽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底墒(350、450、650 mm)为主处理,生育期补灌量(0、56.3、78.1、100 mm)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土壤底墒和补灌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补灌条件下,0~200 cm土壤有效底墒最大利用率为42.6%~74.2%,其中0~50 cm为92.2%~123.4%,50 cm以下为53.9%~65.3%,能保持到冬小麦抽穗。随着补灌量的增加,高、中、低底墒0~200 cm土层有效底墒利用率增加。高、中、低底墒高量补灌(R3)0~200 cm有效底墒利用率分别比低量补灌(R1)增加4.3%、37.2%、7.5%;各土层有效底墒利用率均大于不补灌处理。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浅层耗水量大于生殖生长阶段,但深层耗水量正好相反,随着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尤其在生殖生长阶段,深层土壤贮水量发挥了积极的“补偿作用”。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随补灌量的增加,产量及产量构成均增大,且底墒越低增加幅度越大,但差异不显著。低底墒增产效应分别较中、高底墒提高70.9%~108.5%、389.7%~402.7%。随补灌量的增加,低底墒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7%~1.8%,中、高底墒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0.7%~14.2%。因此,播前底墒是保证干旱半干旱区冬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所在,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效底墒供水量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许卫娜杨宝平杨宝平丁瑞霞聂俊峰韩清芳丁瑞霞张鹏杨万忠贾志宽
关键词:冬小麦底墒补灌量水分利用效率
集雨节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半湿润易旱区灌溉冬小麦为对象,对比分析了田间根域集雨(免灌)种植、集雨补灌种植、传统平地旱作及水平畦灌方式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域集雨(免灌)种植较平地旱作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增产节水效果显著;集雨补灌种植下产量较畦灌差异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集雨节灌种植方式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可实现雨水和灌溉水的高效利用。
杨姗姗贾志宽张玉成雪峰任小龙张鹏杨万忠
关键词:集雨种植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
不同水分条件下平衡施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旱地冬小麦养分管理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控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水分与肥料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0~200 cm 土层在底墒为650 mm 时,不同水分条件下3个平衡施肥处理(Y1:N 13.9 kg·hm-2、P2O54.65 kg·hm-2、K2O 15.3 kg·hm-2,Y2:N 97.5 kg·hm-2、P2O532.7 kg·hm-2、K2O 107.6 kg·hm-2,Y3:N 181.2 kg·hm-2、P2O560.6 kg·hm-2、K2O 199.8 kg·hm-2)对旱地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浆期,在各水分条件下,0~80 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及积累量在 Y1施肥量水平下与不施肥处理(Y0)差异不显著,Y2、Y3水平较 Y0和 Y1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98.6豫~363.6豫(P〈0.05),硝态氮积累量增加98.2豫~260.9豫,Y3与 Y2无显著差异;施肥量的增加对80~160 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无显著影响。在生育期补灌100 mm(R3)、78 mm(R2)、56 mm(R1)条件下,冬小麦成熟期3个施肥量80~160 cm 土层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不补灌(R0)分别减少27.2豫~41.0豫、44.8豫~48.4豫、23.7豫~49.4豫,较高的水分条件加剧了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淋溶。从满足冬小麦营养需求、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冬小麦的适宜施肥量为 Y2水平。
杨万忠牟思维韩清芳许卫娜贾志宽杨丽杨宝平杨海迪
关键词:水分条件平衡施肥冬小麦硝态氮运移
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合理水肥管理模式。【方法】2011-2012年,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设置水分(W)和肥料(Y)2个因子,其中水分包括不灌水、低灌水量、中灌水量、高灌水量4个水平,肥料包括不施肥、低肥、中肥、高肥4个水平,共16个处理,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其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生物量。【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水分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肥料,各施肥水平下,旗叶Pn、Gs、Tr与水分呈正相关。不论在何种水肥组合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冬小麦旗叶Pn、Gs、Tr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2)在中等施肥量水平下,小麦开花期低灌水量处理较不灌水处理、中灌水量处理较低灌水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3.25%和5.01%,Gs分别显著提高10.20%和5.34%,Tr分别提高7.76%和0.15%。3)在土壤水分较充足时,小麦旗叶Pn、Gs、Tr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开花期Pn在中等灌水量水平下,低施肥量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中施肥量处理较低施肥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2.45%和3.19%,Gs分别显著提高3.27%和4.23%,Tr分别显著提高4.26%和6.86%。4)同一水分条件下,灌浆期和成熟期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最高生物量出现在中等肥力水平(Y2)时;返青期和孕穗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各灌水条件下,开花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化趋势不同。【结论】高水(100mm)中肥(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8.55,163.20,322.80kg/hm2)组合的小麦旗叶光合特性较为优良。
杨丽贾志宽韩清芳杨万忠杨宝平丁瑞霞杨海迪
关键词:水肥耦合光合特性旗叶冬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