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永生 作品数:77 被引量:277 H指数:9 供职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历史地理 艺术 更多>>
ASIAN EARLY PALEOGENE CHRONOLOGY AND MAMMALIAN FAUNAL TURNOVER EVENTS Biostratigraphic,chemostratigraphic,and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ies of the Paleocene and early Eocene sedimen... 丁素因 童永生 王元青 李茜 William C.GLYDE Paul L.KOCH Kathryn E.SNELL 孟津 Gabriel J.BOWEN关键词:ASIA CHRONOLOGY 河南卢氏盆地早中始新世的貘犀类材料 貘犀(Hyrachyus)是哺乳动物奇蹄目中的一类,在特征上即像犀又像貘,是犀和貘在分异初期的代表。貘犀最早出现在早始新世晚期,繁荣于中始新世早期,在中始新世晚期衰退、灭绝。虽然貘犀类存在的时间不长,可分布范围很广,在北... 李茜 童永生关键词:中始新世 文献传递 亚洲古近纪早期的年代学和哺乳动物群更替(英文) 被引量:7 2011年 对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安徽潜山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沉积物进行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第一次给亚洲早古近纪地层框架提供了严格的年代限定。亚洲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地层划分为4个生物年代单位(陆生哺乳动物期),从老到新为上湖期、浓山期、格沙头期和伯姆巴期4个亚洲陆生哺乳动物期。南雄盆地古地磁数据显示上湖期的底界约位于C29r的上2/3位置。南雄盆地的古地磁资料及池江盆地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结果显示上湖-浓山期界线在C27n的上部和C26r的下部之间,接近C27n-C26r转换界面。这一记录支持将上湖-浓山期的界线与北美陆生哺乳动物期中的Torrejonian-Tiffanian期以及海相记录中丹尼-塞兰特期(Danian-Selandi-an)的界线相对比。二连盆地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典型的格沙头动物群延续至C24r,并且可能向下延伸至C25r和C26n。南雄盆地的记录指示浓山组和古城村组可能相当于C26r的上部。这些结果表明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中的浓山-格沙头期的界线可能在北美哺乳动物分期的Tiffanian期中。衡阳盆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证据指示,以短暂的碳同位素漂移为标志的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出现在栗木坪组和岭茶组之间,位于C24r中,与海相记录中的坦尼特-伊普里斯期(Thanetian-Ypresian)界线一致。伯姆巴期岭茶动物群的时代似乎与北美Wa-satchian-0带的动物群可以比较。上湖期和浓山期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特有的动物组成。发生在上湖期和浓山期界线处的动物群更替,与北美Torrejonian-Tiffanian期界线以及丹尼-塞兰特期界线一致。在相隔很远的生态系统上的这种巧合,可能反映出各自独立的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和/或进化上的响应。格沙头动物群的地方性色彩更弱,有与北美Clarkforkian期动物群共有的属一级分类单� 丁素因 童永生 William C.CLYDE Paul L.KOCH 孟津 王元青 Gabriel J.BOWEN 李茜 Kathryn E.SNELL关键词:古新世 早始新世 年代学 山东昌乐早始新世五图组鼩形类(Soricomorpha, Insectivora, Mammalia) 被引量:6 1993年 山东早始新世五图组曾发现原始獏类,Homogalax wutunensis,最近又采到一批化石。这里仅记述其中的一种食虫类,可归入鼩形亚目的昌乐鼩(Changlelestes dissetiformis gen. et sp.nov.)。昌乐鼩与亚洲早第三纪食虫类(Ernosorex.Ictopidium和Tupaiodon)可能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将它们归入新科——Changlelestidae fam.nov.。昌乐鼩科与Plesiosoricidae和Soricidae有一些相同的进步特征,这些科与Nyctitheriidae有共同的差别。 童永生 王景文关键词:早始新世 食虫目 沃尔夫林理论下圣母子图像的形式差异研究——以《圣母子和圣徒》与《圣施洗约翰的家庭》为例 2024年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艺术史研究的卓越贡献之一,在于创造性地引入了形式分析方法框架,这一方法论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以沃尔夫林提出的五对基本概念—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形式与开放形式、多样性与统一性、清晰性与模糊性为理论基础,比较分析两幅同为圣母子主题的画作,即拉斐尔的《圣母子和圣徒》与鲁本斯的《圣施洗约翰的家庭》的风格形式差异,以进一步探究文艺复兴艺术和巴洛克艺术中圣母子图像的不同价值。 林雨珂 童永生湖南衡东岭茶地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中国早始新世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7 2006年 岭茶地区的古近纪地层常称为栗木坪组或岭茶组。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地层特征和新近的古地磁和碳同位素研究成果,本文将岭茶地区的古近纪地层分为上古新统栗木坪组和下始新统岭茶组。岭茶组典型剖面,可选在成家冲东北的岭茶—霞流公路旁。由于底部出现碳同位素负向漂移,是目前中国可确定的始新统/古新统界线。在中国早始新世哺乳动物中首次出现的哺乳动物有奇蹄类、偶蹄类、真正的灵长类和梳趾鼠类型的啮齿类,并有许多首现的属。根据哺乳动物群组成特征,将中国早始新世哺乳动物群分为两个组合带:以李官桥盆地大尖动物群为代表的岭茶晚期的犀貘—菱臼兽组合带(Heptodon—Rhombomylus AssemblageZone)和以衡阳盆地岭茶动物群为代表的岭茶早期的始祖貘—软食中兽组合带(Homogalax—Hapalodectes AssemblageZone)。 童永生 王元青 李茜《中国美术史》实践教学探讨 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美术史》是高等院校美术学、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必修课程,也是在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如何在这一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植入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童永生 傅爱国 胡是平关键词:中国美术史 课程 实践教学 中国早古近纪陆相地层划分框架研究 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其与海相地层、全球界线层型的对比提供了... 童永生 李茜 王元青关键词:年代地层学 古近系 生物化石 垣曲盆地一新的细齿兽(食肉目,细齿兽科)化石 被引量:6 1999年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毫清河右岸火石坡发现的细齿兽一新种──毫清河细齿兽?(Miacis? boqinghensis sp nov.)。新种与细齿兽属所有已知种不同在于上臼齿具发育的前、后小尖,且小尖均具明显的前、后棱。 黄学诗 童永生 王景文关键词:中始新世 中国早古近纪陆相地层划分框架研究 被引量:14 2013年 近十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其与海相地层、全球界线层型的对比提供了可能。古新统上湖阶的界线层型剖面选在广东南雄盆地大塘剖面(即鹅颈岭—逆龙坑一线),根据脊椎动物化石和岩石地层学的研究将紧挨南雄群-上湖组界线的一套黄灰色厚层黏土砾岩作为其底界。最新的古地磁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上湖组底界处于C29R极性段的上部,接近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以作为上湖阶的底界。古新统浓山阶的界线层型在江西池江盆地田心里—狮子口村剖面,该剖面下古新统狮子口组和中、上古新统池江组的哺乳动物群有明显变化。同时,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狮子口组与池江组界线上、下出现C27n极性段向C26r极性段转换,可与海相地层中的"丹尼最晚期事件"对比。这表明浓山阶的底界位于C27n/C26n转换带,相当于丹尼阶最上部,与塞兰特阶底界接近,与北美哺乳动物分期当中Torrejonian-Tiffanian的界线基本一致。始新统岭茶阶(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选在我国湖南衡东盆地成家冲东北的岭茶—霞流公路旁,剖面上发现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可与国际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层型剖面——埃及Dababiya剖面(GSSP)的碳同位素负向漂移对比,该剖面的碳同位素负向飘移可以作为岭茶阶底界,年龄接近55.8±0.2Ma。 童永生 李茜 王元青关键词:年代地层 南雄盆地 二连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