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卓鸿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课程
  • 5篇教学
  • 4篇学历
  • 4篇中学历史
  • 4篇历史教学
  • 3篇教育
  • 3篇课程改革
  • 2篇叙事
  • 2篇少年
  • 2篇少年军校
  • 2篇社会
  • 2篇中学历史教学
  • 2篇主义
  • 2篇琢磨
  • 2篇砥砺
  • 2篇历史课
  • 2篇历史课程
  • 2篇军校
  • 2篇课程改革研究
  • 2篇课程实施

机构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吉林省实验中...

作者

  • 14篇张卓鸿
  • 2篇杨晓雷
  • 2篇潘永兴
  • 2篇付俊超
  • 2篇刘倩

传媒

  • 4篇历史教学(上...
  • 2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叙事被引量:1
2018年
1、教材文本分析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与重构的时期,且统一的因素也在分裂中渐进成熟。其中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二者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有很大差异,也均未完成全国范围的统一大业,但客观上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而这也成为此后隋唐统一和盛世局面到来的重要基础之一。
张卓鸿卜真如王佳琦
关键词:北方民族教学设计北魏叙事少数民族政权魏晋南北朝
历史综合探究课目标设计的定位、实践与价值——以《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一 在学科课程范畴内增加综合探究课,并以文本形式在教材中予以呈现,这是世纪初开启的课程改革所做出的努力。该轮改革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改革重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转变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的形式应该普遍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但基于转变学习方式之于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该轮改革还在课程设置上开辟了两个空间,一是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写进学科课程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以此来督促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张卓鸿
关键词:综合探究课
抓早抓好办好空军飞行少年军校砥砺琢磨培育空天精英骨干--吉林省实验中学空军飞行少年军校办学实践探索
少年军校的创办对军事教育、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少年军校的实施原则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理论体系等三个方面构成,在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思想教育、激励教育、多样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潘永兴杨晓雷付俊超张卓鸿刘倩
关键词:少年军校飞行教学
抓早抓好办好空军飞行少年军校砥砺琢磨培育空天精英骨干——吉林省实验中学空军飞行少年军校办学实践探索
飞行少年军校的创办对军事教育、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少年军校的实施原则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理论体系等三个方面构成,在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思想教育、激励教育、多样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潘永兴杨晓雷付俊超张卓鸿刘倩
关键词:军事教育激励教育
文献传递
《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2017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急剧转型,各项改革风起云涌,而教育改革则由曾经公共学校“量”的拓展转向教育内部“质”的优化。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相适应,要求减少学术性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改变同质化的共同课程,为就业而开设差异性课程的改革诉求日益高涨,但就在这样的潮流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学术性科目,却跻身于九大核心课程之中,得以强化。
张卓鸿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学术性课程教育改革现代社会核心课程
专题体例下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的思考与建构被引量:2
2014年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就课标本身、中外史混编模式和专题体例等诸多问题展开探讨,其中有关后者的争论尤为凸显。
张卓鸿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新课程实施一线教师
“说课”的本质内涵、实践问题与优化路径——以中学历史教学说课为例
2023年
说课作为一种集体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是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科学化论证,是面向教师知识的整合、生成与形态转换的反思行动,是经验的改组、创新与一般化的过程。当前的说课实践仍存在不真、不深、不新等诸多问题。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建构反思实践的运行框架,以课程的内在逻辑为中心整合说课的实施理路,同时坚持以教学设计与实践为基础强化说课能力训练。
张卓鸿
关键词:说课历史教学
关于“学案”编创的问题与思考
2013年
从理论上讲,学案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第三代教学设计模型的范畴,是建构主义系统中强调以"学"为中心、实施"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中介;从实践角度看,学案是新课程改革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途径。现行学案编制中还存在许多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转变过程的痕迹,直接影响了学案有效性的发挥。
张卓鸿
关键词:学案建构主义
整合视角下历史学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对应到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序列中,可以对舒尔曼的知识图谱做如下解读: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完成,如“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之类的课程,该类课程的任务是整合学生之前学习的专业基础或主干类的...
张卓鸿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知识整合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非重点”内容的理性思辨
2013年
在历史教学中,非重点相对于教学重点而存在,从教学最终目标角度考察,其是非重点,但从过程意义考察,它同样是师生教与学的重要资源,是完整知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突破重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和媒介。
张卓鸿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重点教学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