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银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纳米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氧化镍
  • 2篇氧化锌
  • 2篇氧化锌纳米
  • 2篇氧化锌纳米棒
  • 2篇氧化亚铜
  • 2篇立方晶系
  • 2篇纳米棒
  • 2篇纳米棒阵列
  • 2篇晶系
  • 2篇溅射
  • 2篇硅基
  • 2篇硅基底
  • 2篇含镍
  • 2篇磁控
  • 2篇醋酸锌
  • 1篇电致变色
  • 1篇氧化铋
  • 1篇中孔结构

机构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6篇王聪
  • 6篇崔银芳
  • 5篇吴素娟
  • 1篇周瑜升
  • 1篇王天民
  • 1篇张放放
  • 1篇崔毅
  • 1篇程久珊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Bi_2O_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Bi_2O_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对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和价态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在空气气氛中350℃热处理的Bi_2O_3薄膜具有四方结构,属β-Bi_2O_3,该薄膜在-1.8-+3V的直流电压驱动下具有在透明和暗棕色之间转换的电致变色性能,着色和漂白过程中均没有其他价态(+3价以外)的Bi生成。研究发现Bi_2O_3薄膜在400-800nm的可见光波段平均透射率调制幅度可达44%,550nm处着色系数为9.6cm^2/C,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
崔毅王聪周瑜升崔银芳
关键词:氧化铋电致变色
莲藕状纳米片组成的氧化镍微球的制备方法
一种莲藕状纳米片组成的氧化镍微球的制备方法,(1)将0.06~0.10mol/L的含镍的无机盐水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5g/L~10g/L,磁力搅拌3h;滴加氨水,氨水与含镍的无机盐水溶液的体...
王聪崔银芳吴素娟
文献传递
氧化锌/氧化亚铜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氧化锌/氧化亚铜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其分子式为ZnO/Cu<Sub>2</Sub>O,其结构形式是由硅基底、在硅基底上沉积的氧化亚铜薄膜和在氧化亚铜薄膜上液相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三部分组成。本发明氧化锌/氧化亚铜纳...
王聪崔银芳吴素娟
文献传递
Ag/BiOCl复合纳米薄膜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研究了贵金属Ag修饰对新型半导体BiOCl薄膜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先在ITO玻璃上制备了BiOCl薄膜。以其为基底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少量的Ag制备Ag/BiOCl复合纳米薄膜。分别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和溅射气压,以及后处理温度下获得的Ag/BiOCl薄膜对罗丹明B(Rh B)染料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发现适量的Ag修饰能够提高BiOCl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实验探索,当制备金属Ag的优化参数为溅射压强1 Pa,溅射时间1 s,后处理温度200℃,时间1 h时获得的Ag/BiOCl复合纳米薄膜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用XRD,SEM,UV-Vis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形貌、光谱吸收性等进行了测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适量贵金属沉积对BiOCl薄膜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可能原因,杂质能级形成的肖特基势垒对电子有捕获陷阱作用从而增加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同时利于光生载流子的重新分布。
张放放王聪吴素娟崔银芳程久珊王天民
关键词:光催化磁控溅射
氧化锌/氧化亚铜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氧化锌/氧化亚铜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其分子式为ZnO/Cu<Sub>2</Sub>O,其结构形式是由硅基底、在硅基底上沉积的氧化亚铜薄膜和在氧化亚铜薄膜上液相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三部分组成。本发明氧化锌/氧化亚铜纳...
王聪崔银芳吴素娟
均匀、中孔结构的氧化镍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均匀、中孔结构的氧化镍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1)将0.05~0.15mol/L的含镍的无机盐水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5g/L~10g/L,磁力搅拌3h;滴加氨水,氨水与含镍的无机盐水...
王聪崔银芳吴素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