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 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表现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有效利用学习资源、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学习策略的培养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等。
- 李瑞李丽娟马建桂
- 关键词:大学英语
- 浅谈英汉翻译的实用技巧
- 2002年
-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十分需要了解英译汉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和让更多的人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这也是各种考试所要求的。
- 李丽娟
- 关键词:英译汉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式与路径被引量:17
- 2011年
- 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于2007年设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以专业或学科、课程为平台组建的教学团队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目前有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对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更是鲜有涉及。
- 李丽娟王京华李瑞
-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大学英语本科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教师素质
- 浅议培养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六项原则被引量:6
- 2010年
- 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是学习者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和阅读评价方式等的自主选择、自主调整的能力。在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网络与课堂交互原则、真实与虚拟共存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共荣原则、层级培养和管理原则、自主与合作同步原则和多重评价共通原则等六项原则,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化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稳步提高。
- 李丽娟李瑞崔丽杰
-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 网络自主学习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被引量:2
- 2007年
-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应用改变了大学英语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及时转换角色,不断了解学生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 马建桂李丽娟
- 关键词:CALL网络自主学习教师角色
-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策略三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在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在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卓有成效。
- 李瑞马建桂李丽娟
-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 形成性评价对英语学习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7
- 2006年
- 本实验以建构主义理论、图式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为基础,采用非等值控制组设计,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学对比实验研究,考察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不仅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方面优于终结性评价,而且其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 王京华李丽娟吴晓燕孟改华
- 关键词:英语学习成绩
- 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探寻被引量:1
- 2007年
- 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角色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充当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成为外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建构入手,阐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督导和评价作用,同时对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李丽娟马建桂陈德生
-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师发展
- 论外语教育全纳化被引量:2
- 2010年
- 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至今,在国际教育领域掀起研究和实践热潮。在我国,全纳教育研究在特殊教育开展较多,在外语教育界至今鲜有人涉及。然而,外语教育的全纳化却是大势所趋。文章从分析外语教育全纳化的内涵和必要性入手,探索实现外语教育全纳化的途径,提出将全纳教育思想融入外语教育的设想。
- 李丽娟马建桂高华
- 关键词:全纳教育外语教育
- 电影《入殓师》对死亡问题的新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日本电影《入殓师》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欢迎,更是一举拿下了日本等待了54年之久的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这本是一个平凡人生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但导演和演员传递的情感是那样真实、细腻。透过这一新奇而独特的电影,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死亡的新思考,这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上对死亡的认识,有一种禅境,更是对存在和人性美的一种温暖体验。
- 李丽娟
- 关键词:《入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