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国导

作品数:56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育苗
  • 9篇造林
  • 6篇育苗方法
  • 6篇植物
  • 6篇容器苗
  • 6篇施肥
  • 6篇树种
  • 6篇基质
  • 5篇翅荚木
  • 4篇多样性
  • 4篇性状
  • 4篇植被
  • 4篇人工林
  • 3篇滴灌
  • 3篇岩溶
  • 3篇岩溶区
  • 3篇幼苗
  • 3篇生物量
  • 3篇薇甘菊
  • 3篇柚木

机构

  • 47篇广西林业科学...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56篇陆国导
  • 30篇郝海坤
  • 28篇申文辉
  • 24篇黄志玲
  • 24篇彭玉华
  • 23篇庞世龙
  • 23篇欧芷阳
  • 22篇曹艳云
  • 22篇侯远瑞
  • 19篇何峰
  • 19篇郑威
  • 17篇谭一波
  • 14篇何琴飞
  • 14篇黄小荣
  • 7篇谭长强
  • 6篇黄开勇
  • 5篇钟瑜
  • 5篇刘秀
  • 4篇姜英
  • 3篇何锋

传媒

  • 8篇林业科技开发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广西林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山西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欧芷阳曹继钊申文辉庞世龙郑威谭一波何峰赵连生何琴飞谭长强彭玉华秦丽玲王绍能陆国导宋贤冲邓小军叶建平赵苡刘达林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进行定位观测是生态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区域生态补偿谈判、全球碳排放谈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在更大尺度上揭示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减少生态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进行生态系统联网研究和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
广西石山人工林灌草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5年
以广西石山人工林群落调查数据为材料,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9个生境变量、1林分类型因子与石山人工林多样性、草本和灌木植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坡位是影响石山人工林物种组成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露石率和坡度对石山人工林林下有害物种分布影响最大。石山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生境因子(解释率23%~55%),而树种选择是次要因素(解释率11%~17%)。石山梯地人工林的有害草本种类多于坡地,梯地的有害灌木种类少于坡地。石山人工林的有害植物种类少于封山育林地。
黄小荣何峰庞世龙侯远瑞陆国导
关键词:多样性有害植物预选
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应研究与示范
黄小荣申文辉朱积余庞世龙侯远瑞谭一波欧芷阳彭玉华何琴飞郑威谭长强何峰陆国导黄宏珊李淑英
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应研究与示范”项目(合同编号:桂科攻14124004-3-11)于2014年1月下达,实施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项目研究经费共200万元,其中自治区...
关键词:
关键词:植被恢复技术人工造林数量生态学
一种柚木低切杆促萌快繁育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柚木低切杆促萌快繁育苗方法,是用石灰水和赤霉素浸泡种子后播种,然后将幼苗移植到营养基质Ⅰ容器里培育母苗至叶片互相遮挡时进行苗木分级,并按一定的株行距摆放,当母苗地径为0.4~0.8cm时不剥容器杯种植于设...
黄开勇黄志玲陆国导
文献传递
一种物理防治地老虎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防治地老虎的装置,包括固定杆、底座、轴杆、挂环、绑绳、夹杆和套网;固定杆与底座进行连接,其中底座设置在固定杆的底部;固定杆与轴杆进行平行连接;夹杆为塑料的弹性杆体结构,并且成对设置,一端与挂环进行...
欧芷阳庞世龙曹艳云申文辉谭一波郑威郝海坤侯远瑞何峰陆国导
桂西南岩溶区八种适生植物光合性状的变异与关联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岩溶植物的光合生理适应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广西平果市岩溶区8种适生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等光合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6个光合特征参数在种内和种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并且种内变异均大于种间变异。(2)Gs和Tr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种间变异(46.72%~49.76%),而Pn、Ci、WUE和Ls变化主要来源于种内变异(48.66%~64.50%)。在生活型水平上,Pn、Gs和Tr的种内变异表现为常绿植物小于落叶植物,而Ci、WUE和Ls则相反。(3)各参数的种间变异均表现为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4)无论在种内还是种间,Gs的总体变异程度最大,其次是Tr和Pn,再次是Ls和WUE,Ci最小。Pn、Gs和Tr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Ls与WUE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Gs和Ci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种关系与全球尺度基本一致,反映了植物对资源的权衡策略,验证了岩溶植物叶经济谱(LES)的存在。(5)常绿植物具有较高的Ls、WUE和较低的Gs、Tr、Ci及Pn,在LES中的位置更靠近具有高WUE、低蒸腾、低光合等特点的“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落叶植物与之相反,位于低WUE、高蒸腾、高光合等特点的“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通过性状间的协同与权衡,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为后续筛选适生物种,加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庞世龙欧芷阳叶斯进吴梓源申文辉何峰陆国导
关键词:光合性状种内变异岩溶
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育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闽楠轻土混合型基质的育苗方法,包括采种、播种、基质制备、移栽、育苗工序,将采自20年生以上健壮、优良母树的种子在沙床上播种,将幼苗移栽于装有黄心土30~40份、椰糠浸沤干料40~50份、塘泥14.75~2...
彭玉华曹艳云黄开勇郝海坤黄志玲陆国导
文献传递
配方施肥对任豆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对任豆容器实生苗进行N、P、K配比施肥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生物量等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任豆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片、叶面积、生物量等影响显著;NPK平衡施用对任豆容器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处理;经过4次施肥后,NPK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的生长量分别是CK苗木生长的211.4%、154.2%、161.7%、327.5%、568.3%、423.5%、405.8%、275.0%。
曹艳云彭玉华郝海坤黄志玲陆国导
关键词:任豆容器苗施肥生物量
杂交相思对造林密度的响应被引量:1
2022年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500、2222和1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曹艳云郝海坤黄志玲何琴飞彭玉华蒙芳吴秉堃陆国导
关键词:造林密度生长量
桂西南岩溶区18种适生植物叶性状变异及经济谱被引量:16
2021年
叶性状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本研究以广西平果市岩溶山地18种适生植物为对象,分析其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组织密度(LTD)等性状在种内和种间水平的变异特征,以了解岩溶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5个叶性状的变异程度差异较大,LA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32.92%和228.44%,LDMC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9.41%和20.33%;物种对各性状变异的解释度(85.3%~91.3%)最高,其次是科类群(28.4%~73.4%),再次是生活型(12.4%~59.1%),最次是生长型(3%~24.3%);生活型和生长型的交互作用对各性状变异的解释度(26.7%~61.2%)大于生活型和生长型的单独解释度;除LT与LA、SLA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外,叶性状间存在着广泛的相关性。这与全球尺度基本一致,验证了岩溶植物叶经济谱(LES)的存在。常绿植物具有较高LTD、LDMC和较低的SLA及LA,在LES中的位置更靠近"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落叶植物则与之相反,位于LES"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一端,表明该区植物通过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采取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时,应结合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立地条件以及经营目标等筛选适生物种,加速其自然恢复进程。
庞世龙欧芷阳凌福诚何峰陆国导彭玉华
关键词:叶性状岩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