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攀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图像
  • 5篇图像融合
  • 5篇激光
  • 5篇激光器
  • 5篇光纤
  • 5篇光纤激光
  • 5篇光纤激光器
  • 4篇锁模
  • 4篇碳纳米管
  • 4篇纳米
  • 4篇纳米管
  • 4篇红外
  • 3篇单壁
  • 3篇单壁碳纳米管
  • 3篇锁模光纤激光...
  • 3篇偏振
  • 3篇吸收体
  • 3篇可饱和吸收
  • 3篇可饱和吸收体
  • 3篇可见光图像

机构

  • 14篇天津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朱攀
  • 6篇桑梅
  • 6篇刘珂
  • 6篇王晓龙
  • 6篇黄战华
  • 5篇杨天新
  • 4篇蔡怀宇
  • 2篇张尹馨
  • 1篇吴升
  • 1篇张亚男
  • 1篇高杨
  • 1篇刘泽阳
  • 1篇杨建乔
  • 1篇陈沛佩
  • 1篇王俊龙
  • 1篇马小青
  • 1篇张亚男

传媒

  • 3篇光电子.激光
  • 2篇中国激光
  • 2篇光子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光电工程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 1篇城市建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和高斯模糊逻辑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被引量:13
2017年
针对传统多尺度图像融合方法容易损失可见光图像细节、弱化红外目标信息和降低图像对比度的问题,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和高斯模糊逻辑(GFL)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算法。首先,使用BEMD对源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图像的本征模(高频成分)和趋势项(低频成分);其次,用GFL对趋势项进行恰当的融合,使用基于邻域特征的区域对比度法融合图像的本征模;最后,通过BEMD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尺度融合方法相比,在主观上视觉上,本文融合算法能够更有效地保留源可见光图像中的细节信息,并突出红外图像中的目标信息,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在客观评价指标上,本文融合算法的结果在信息熵(IE)、标准差(SD)、平均梯度(AG)、互信息(MI)和空间频率(SF)5个客观指标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尺度融合方法。
朱攀黄战华
关键词:图像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
基于轨迹数据的电动出租车充电需求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电动出租车充电需求分析是规划布局公共充电设施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电动出租车充电需求分析方法。本文通过统计和分析出租车GPS数据,拟合出租车出行链时空特征量的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和轮盘赌方法抽取各特征量,构建电动出租车出行链。然后结合出租车换班特征,分别分析大班和小班两种情况下电动出租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利用北京市2012年的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方法应用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模拟北京市出租车的出行特征,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较为合理。
朱攀朱攀
关键词:电动出租车出行链蒙特卡洛模拟
LWIR亚波长铝/硒化锌光栅偏振器设计被引量:1
2017年
为提高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中偏振器件性能,本文通过分析光栅材料及结构参数对光栅偏振性能的影响,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双层材料构成的亚波长光栅。该光栅为矩形形貌,光栅区由铝与硒化锌构成,两种材料的厚度分别为0.6μm和0.4μm,光栅周期1μm,占空比50%。利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分析并计算该结构光栅的衍射效率,7~15μm波段的光以0~60°入射后其0级横磁模透射率达到87.54%以上,消光比超过47 d B。该光栅在10.6μm的测试波长下,TM透射率高达90.80%且具有50 d B以上的消光比,相比槽深相同的单层铝光栅,偏振透过率明显提高。仿真结果显示,该光栅在整个宽长波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偏振性能。
黄战华马小青朱攀张亚男蔡怀宇张尹馨
关键词:衍射光学严格耦合波理论长波红外
基于DTCW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融合被引量:25
2017年
针对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彼此包含共同信息和特有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获取源图像的高频和低频成分,并用绝对值最大值法获得融合的高频成分;然后,用低频成分组成联合矩阵,并使用K-奇异值分解法训练该矩阵的冗余字典,根据该字典求出各个低频成分的稀疏系数,通过稀疏系数中非零值的位置信息判断共有信息和特有信息,并分别使用相应的规则进行融合;最后,将融合的高低频系数经过双树复小波反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不仅能较好地凸显源图像的共有信息,而且能很好地保留它们的特有信息,同时,融合图像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细节信息.
朱攀刘泽阳黄战华
关键词:图像融合双树复小波变换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直觉模糊集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被引量:25
2018年
针对传统图像融合方法造成的边缘模糊、细节损失、图像对比度与清晰度容易降低等问题,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和区域对比度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将源图像分解,分别得到源图像的高频和低频成分.其次,利用直觉模糊集灵活准确描述模糊概念的特性,构建双高斯隶属函数对低频成分进行融合;利用区域对比度详细描述图像纹理信息的特点,采用多区域特征对比度结合距离分析的融合规则,对高频成分进行融合.最后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提高了图像对比度,保留了源图像中的边缘和细节信息,且得到的融合结果具有更优的客观评价值.
蔡怀宇卓励然朱攀黄战华武晓宇
关键词:图像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直觉模糊集
Z扫描法测单壁碳纳米管薄膜非线性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单壁碳纳米管(SWCNT)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采用旋转涂覆法在石英玻片上制备出包含SWCN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聚合物薄膜。测得薄膜的线性透射谱,并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为提高测量SWCNT薄膜三阶非线性系数的准确度,研究了Z扫描法测量材料的非线性系数时相关参量变化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搭建Z扫描系统,研究了自制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和计算,得到自制碳纳米管薄膜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γ)分别为-7.8×10-7 cm/W、-6.4×10-11 cm2/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为2.06×10-9 esu。证明SWCNT/PMMA薄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朱攀桑梅王晓龙刘珂杨天新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波长可切换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被引量:7
2013年
报道了一种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工作波长可切换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利用可饱和吸收体薄膜厚度调节腔内损耗,不仅实现了基频被动锁模脉冲序列的稳定输出,还有效控制了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增益谱线。实验表明,当腔内可饱和吸收体薄膜较薄或者较厚时,激光器可以分别产生中心波长为1545nm和1562nm的脉冲;当腔内可饱和吸收体薄膜厚度介于较薄和较厚之间的适当值时,仔细调整偏振控制器,可以实现激光器在这两个中心波长之间相互切换的稳定锁模运转,在切换的过程中还可观察到这两个中心波长同时出现的锁模现象。
朱攀桑梅高杨王晓龙刘珂王俊龙杨天新
关键词:激光器被动锁模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
红外与红外偏振/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红外成像技术因其具有诸多的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遥感、工业检测、安防等领域。然而,传统的红外成像系统是利用物体的温度差和热辐射率差来获取目标场景的灰度图像,这些图像对比度较低、目标模糊,因此,红外图像视觉效果一般不佳...
朱攀
关键词:图像融合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
文献传递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SWCNTs-SA)的被动锁模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脉冲极窄、自启动性能好、光束质量高等优点,在光通信、光纤传感、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微加工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SWCNTs的...
朱攀
关键词:光纤激光器被动锁模单壁碳纳米管Z-扫描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文献传递
基于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被引量:8
2013年
报道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光纤激光器。配制了以邻二氯苯(DCB)为溶剂,以石墨烯、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溶质的溶液。采用光诱导沉积法将石墨烯吸附于光纤端面,并将其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构建到光纤激光器环形腔中。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功率为4mW时即可输出稳定的调Q脉冲,在1564nm处获得脉冲重复频率、脉宽、单脉冲能量、脉冲峰值功率随EDFA功率变化连续可调的稳定输出。当脉冲重复频率为28kHz时获得了最大82.4nJ的单脉冲能量、最大25.1mW的脉冲峰值功率和最小3μs的脉冲宽度。此激光器还具有长时间稳定运转的能力。
王晓龙桑梅朱攀陈沛佩刘珂杨天新
关键词:激光器被动调Q石墨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