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明雷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陶瓷
  • 3篇BA0
  • 3篇掺杂
  • 3篇BA
  • 2篇湿法刻蚀
  • 2篇双氧水
  • 2篇铁电
  • 2篇铁电薄膜
  • 2篇氢氟酸
  • 2篇钛酸
  • 2篇钛酸锶
  • 2篇钛酸锶钡
  • 2篇硝酸
  • 2篇介电
  • 2篇刻蚀
  • 2篇共掺
  • 2篇共掺杂
  • 2篇多组分
  • 2篇
  • 2篇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樊明雷
  • 8篇余萍
  • 6篇张小山
  • 4篇孙晓剑
  • 3篇陈潇洋
  • 2篇朱建国
  • 2篇李军
  • 2篇曾静
  • 1篇张丹阳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广州化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y的掺杂方式对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孙晓剑张小山李军樊明雷余萍
掺杂方式对Mg:Ba_(0.3)Sr_(0.7)Zr_(0.18)Ti_(0.82)O_3陶瓷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粉末,以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Mg元素掺杂的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研究MgO掺杂量为1.6%(质量分数)时,MgO固相掺杂和Mg2+湿化学法掺杂两种不同的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显微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g掺杂量相同时,掺杂方式对Mg掺杂的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相比纯的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两种掺杂方式中,Mg2+湿化学法掺杂相对于MgO固相掺杂,在BSZT陶瓷中的分布更均匀,替位程度更高,所以其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也相对更大.而MgO固相掺杂相对于Mg2+湿化学法掺杂明显地促进了陶瓷晶粒的生长,提高了陶瓷的致密性,同时其击穿电场和电阻率也有较大提高.1 350℃下烧结的固相MgO掺杂的Ba0.3Sr0.7Zr0.18Ti0.82O3陶瓷性能较优,介电常数约为590,介电损耗低于0.000 5,电阻率为7.78×1013Ω.mm,击穿场强为6.56kV/mm.
孙晓剑樊明雷张小山曾静余萍
关键词:介电性能
4ZnO-Bi_2O_3玻璃对Ba_(0.2)Sr_(0.8)Zr_(0.18)Ti_(0.82)O_3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0.2Sr0.8Zr0.18Ti0.82O3(BSZT)的粉体,以传统工艺制备了4ZnO-Bi2O3作为添加物的BSZT陶瓷。研究了不同4ZnO-Bi2O3玻璃添加量(质量分数0~3%)对BSZT陶瓷烧结特性、微观结构以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4ZnO-Bi2O3玻璃相,大幅降低了BSZT陶瓷的烧结温度,使得晶粒较小且均匀,无气孔;能提高陶瓷的击穿场强。添加质量分数1%4ZnO-Bi2O3玻璃相的BSZT陶瓷的最优烧结温度较纯BSZT陶瓷降低了350℃,1 k Hz频率下,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334、介电损耗约为0.7%;击穿场强为10.2×103 V/mm。
樊明雷
流延工艺对BSZT-0.02MgO陶瓷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SZT陶瓷粉,将Mg O粉体以2%摩尔比固相法掺入BSZT陶瓷粉中,研究不同流延工艺对Ba0.3Sr0.7Zr0.18Ti0.82O3(BSZT)-0.02Mg O陶瓷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烧结温度和优化的流延成型工艺能有效改善陶瓷的电学性能,提高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本实验击穿强度达到233.33 k V/cm,储能密度达到1.539×106Jm-3。
曾静樊明雷陈潇洋张丹阳余萍
关键词:击穿强度陶瓷
湿法刻蚀镍酸镧薄膜和铁电薄膜/镍酸镧复合薄膜的腐蚀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湿法刻蚀镍酸镧薄膜和铁电薄膜/镍酸镧复合薄膜的腐蚀液,由双氧水、硝酸、氢氟酸和纯净水配制而成,纯净水、双氧水、硝酸、氢氟酸的体积比为:纯净水∶双氧水∶硝酸∶氢氟酸=1∶2~3∶0.5~1.0∶0.06~0.12。所述...
余萍陈潇洋樊明雷朱建国张小山
文献传递
多组分微量共掺杂锆钛酸锶钡基微粉制备方法
一种多组分微量共掺杂锆钛酸锶钡基微粉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1)配制含Ba、Sr离子的溶液;(2)配制含Zr离子的溶液,或配制含Zr离子和掺杂金属离子的溶液;(3)配制含Ti离子的溶液;(4)配制前驱液,将上述步骤(1...
余萍张小山李军孙晓剑樊明雷
文献传递
多组分微量共掺杂锆钛酸锶钡基微粉制备方法
一种多组分微量共掺杂锆钛酸锶钡基微粉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1)配制含Ba、Sr离子的溶液;(2)配制含Zr离子的溶液,或配制含Zr离子和掺杂金属离子的溶液;(3)配制含Ti离子的溶液;(4)配制前驱液,将上述步骤(1...
余萍张小山李军孙晓剑樊明雷
文献传递
Mn离子掺杂对Ba_(0.2)Sr_(0.8)Zr_(0.18)Ti_(0.82)O_3陶瓷烧结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x Mn-Ba0.2Sr0.8Zr0.18Ti0.82O3(BSZT)(x=0mol%、1mol%、2mol%、3mol%)的陶瓷粉末,以传统工艺制备Mn离子掺杂的BSZT陶瓷。研究Mn离子掺杂浓度对BSZT陶瓷烧结特性、物相结构、介电性能、击穿场强以及储能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n离子掺杂降低了BSZT陶瓷的烧结温度,同时降低其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提高了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在1400℃下烧结的2mol%Mn离子掺杂BSZT陶瓷较未掺杂BSZT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了100℃,相对密度为96.3%;1 k Hz处介电常数约为497、介电损耗为0.36%;最大击穿场强为12.595 k V/mm;最大储能密度为0.374 J/cm3。
樊明雷余萍
关键词:MN掺杂烧结性能电学性能
湿法刻蚀镍酸镧薄膜和铁电薄膜/镍酸镧复合薄膜的腐蚀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湿法刻蚀镍酸镧薄膜和铁电薄膜/镍酸镧复合薄膜的腐蚀液,由双氧水、硝酸、氢氟酸和纯净水配制而成,纯净水、双氧水、硝酸、氢氟酸的体积比为:纯净水∶双氧水∶硝酸∶氢氟酸=1∶2~3∶0.5~1.0∶0.06~0.12。所述...
余萍陈潇洋樊明雷朱建国张小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