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莹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合金
  • 3篇时效
  • 3篇微合金
  • 2篇人工时效
  • 2篇自然时效
  • 2篇铝合金
  • 2篇车身
  • 1篇低电压
  • 1篇电压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再结晶
  • 1篇增材制造
  • 1篇熔丝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时效析出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能源
  • 1篇燃料
  • 1篇燃烧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2篇南京中远海运...
  • 1篇包头稀土研究...
  • 1篇重庆杰品科技...

作者

  • 10篇刘莹莹
  • 5篇刘庆
  • 5篇贾志宏
  • 4篇权国政
  • 3篇丁立鹏
  • 2篇周杰
  • 1篇王凤彪
  • 1篇余春堂
  • 1篇石彧
  • 1篇王雪丽
  • 1篇邢远
  • 1篇夏玉峰
  • 1篇覃丽禄
  • 1篇张露
  • 1篇吴俊子
  • 1篇程韬

传媒

  • 1篇分析仪器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大型铸锻件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锻压装备与制...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IB的三维表征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聚焦离子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微纳尺度制造能力和优势,已成为纳米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随着新型FIB硬件设备的多功能化,FIB三维表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FIB三维表征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与其他三维表征技术相比,FIB三维表征技术具有控制精度高、分析微观区域大、分辨率高等特点。FIB技术与SIMS、SEM、EDX、EBSD等系统的结合,可对不同材料进行三维空间状态下的形貌、成分、取向等信息的分析。文章简要概述了3DSIMS、3D-Imaging/EDX、3D-EBSD 4种基于FIB的三维表征技术,具体包括FIB三维表征技术的成像-切割的原理及过程。综述了几种不同表征手段在各种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后指出FIB三维表征技术在应用中的些不足并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贾志宏王雪丽邢远刘莹莹刘庆
铝合金中的Sn微合金化:强化作用及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微合金化是提高铝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而Sn是铝合金中最具潜力的微合金化元素之一,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微量Sn的加入可以显著影响铝合金中的时效析出,这是由于其在铝基体中固溶度小、扩散速率快以及与空位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强所致。综述了微量Sn对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深入探讨了Sn在铝合金中对时效析出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目前微量Sn化铝合金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主要的研究方向。
贾志宏翁瑶瑶丁立鹏程韬刘莹莹刘庆
关键词:微合金化时效析出
20MnNiMo钢热塑性变形与动态再结晶软化的耦合行为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热物理模拟压缩实验获得退火态20MnNiMo钢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作为计算动态再结晶模型的底层数据。基于d’/dε-’曲线,识别了真应力-应变曲线上能表征动态再结晶演变过程的特征点: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及最大软化速率应变ε*。引入表征晶体动力学的双曲正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求解得到动态再结晶激活能Q,建立流变应力本构方程。设计无量纲参数Z/A,对已修正的Avrami方程作线性回归分析,表征了不同变形条件对退火态20MnNiMo钢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变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动态结晶对应力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应变速率下,在应变后期发生剧烈软化;在中等应变速率下,发生剧烈的软化后趋于稳定;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硬化和软化的周期性循环。
权国政余春堂刘莹莹夏玉峰周杰
关键词:动态再结晶流动应力
高真空扫描电镜低电压条件下花粉的显微组织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普通高真空扫描电镜,在低电压条件下对不同种类的花粉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高真空环境下,样品未出现荷电、漂移现象,同时能得到的清晰、真实的微观形貌图,为含水材料表面分析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覃丽禄刘莹莹张露
关键词:低电压显微结构花粉
微合金优化的车身用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合金优化的车身用Al‑Mg‑Si合金,所述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Mg:1.0‑1.5wt.%;Si:0.5~1.0wt.%;In0‑0.5wt.%;控制合金中Mn:≤0.5wt.%;Fe≤0...
贾志宏翁瑶瑶丁立鹏刘莹莹刘庆
文献传递
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研究不同含量稀土Sm对Al-7Si-0.3Mg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m元素之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相比基础合金的明显减小;稀土Sm可以显著细化片层状的共晶硅,Sm元素主要形成Al2Si2Sm相。从能量角度,Sm可优先与P形成SmP相,可能会抑制AlP相的形成,减弱其促进共晶硅形核的效能。随着Sm元素含量的增加,Al-Si共晶反应的过冷度逐渐增大。
董衍蘅贾志宏温柏杨刘莹莹刘庆吴俊子高斯娥
微合金优化的车身用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合金优化的车身用Al-Mg-Si合金,所述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Mg:1.0-1.5wt.%;Si:0.5~1.0wt.%;In0-0.5wt.%;控制合金中Mn:≤0.5wt.%;Fe≤0...
贾志宏翁瑶瑶丁立鹏刘莹莹刘庆
文献传递
氨燃料的应用及腐蚀问题分析
2024年
氨作为零碳能源目前被公认为是最优替代燃料,可以快速高效地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进入全球市场,在缓解能源危机、减少CO_(2)排放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本研究将从氨燃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对NH3燃烧的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氨燃料在工业化应用方面的腐蚀问题进行介绍,为后续氨燃烧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鲁宏刘莹莹孟凡昕权国政
关键词:燃烧技术腐蚀性
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传统的电弧熔丝增材技术在大型构件生产中容易形成残余应力影响构件性能,而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残余应力,因此针对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综述了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残余应力形成机理、消除或控制残余应力的研究和工艺方法;阐述了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的工艺参数及增材路径对温度场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简要介绍了摆动电弧熔丝增材技术的应用案例,以期为提高电弧熔丝增材构件力学性能提供引导。
权国政刘莹莹刘莹莹蒋立鹤
关键词:残余应力
Evaluation of varying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for 7075 aluminum alloy被引量:4
2013年
As one of the principal failures,ductile fracturing restricts metal forming process.Cockcroft-Latham type fracture criterion is suited for ductile fracture in bulk metal-forming simulation.Finding a way to evaluate the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DFC) and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FC and deformation conditions for a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7075 aluminum alloy;however,it is a non-trivial issue that still needs to be addressed in a greater depth.An innovative approach is brought forth that the compression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provide mutual support to evaluate the ductile damage cumulating process and determine the DFC diagram.One of the results shows that for a fixed temperature,the maximum cumulated damage decreases regularly with increasing strain rate.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shows that DFC of 7075 aluminum alloy at temperatures of 573-723 K and strain rates of 0.01-10 s-1 is not a constant but a change in a range of 0.255-0.453,thus it has been defined with varying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VDFC) and characterized by a function of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According to VDFC diagram,the exact fracture moment and position during various forming processes will be predicted conveniently,in addition to which,the deformation domains with lower fracture risk corresponding to higher VDFC can be identified.
权国政王凤彪刘莹莹石彧周杰
关键词:DAMA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