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丕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皮肤缺损
  • 2篇强脉冲光
  • 2篇切口
  • 2篇缺损
  • 2篇小切口
  • 2篇壳聚糖
  • 2篇黄褐斑
  • 2篇胶原
  • 2篇胶原蛋白
  • 2篇汗腺
  • 2篇大汗腺
  • 1篇药组
  • 1篇腋臭
  • 1篇腋下
  • 1篇抑菌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真皮
  • 1篇真皮成纤维细...

机构

  • 6篇上海市第八人...
  • 5篇江苏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余丕军
  • 8篇王露萍
  • 7篇陈炜
  • 6篇柳逸
  • 6篇石莹莹
  • 2篇陈炜
  • 2篇郭妤
  • 2篇莫秀梅
  • 2篇郭吉安
  • 1篇李凤前
  • 1篇周建华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腋下大汗腺深度的测量被引量:7
2017年
腋臭是常见病,往往给患者的社交、生活、心理等带来不良影响。目前,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A型肉毒毒素注射、大汗腺切除Z瓣改形术或W成形术、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肿胀麻醉下大汗腺搔刮术、清创水刀治疗等。其中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A型肉毒毒素注射等,是目前治疗腋臭较为常用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进行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时,医师常常难以判断大汗腺所在的深度,手术分离、摘除大汗腺的深度往往凭医师的肉眼观察和经验。
石莹莹王露萍余丕军柳逸陈炜
关键词:大汗腺摘除术肉毒毒素注射腋下
一种辅助抑菌或抗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香囊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抑菌或抗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香囊,香囊中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片剂原料药:丁香3‑5重量份,薄荷2‑5重量份,郁金3‑5重量份,艾叶2‑5重量份,合欢花3‑5重量份,霍香2‑5重量份,佩兰3...
余丕军王晓云尤子旸周建华李凤前
蛋白质-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评价由胶原蛋白-壳聚糖(两者比例为8:2)、明胶-透明质酸(两者比例为9:1)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于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方法用胶原蛋白-壳聚糖、明胶-透明质酸复合纳米纤维膜覆盖雌性SD大鼠皮肤缺损创面,两组各用大鼠15只;对照组仅覆盖油纱和纱布敷料,用大鼠15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背部皮肤缺损的面积均为2×1.5 cm2。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观察SD大鼠大体情况、创面情况,并在第3、7、14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创面修复情况较对照组好,其中尤以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的促创伤修复作用更明显。结论胶原蛋白-壳聚糖(8:2)复合纳米纤维膜较普通纱布敷料和明胶-透明质酸(9:1)复合纳米纤维膜能更好的促进创伤修复、愈合,有着较好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前景。
余丕军王露萍郭妤陈炜莫秀梅
关键词:皮肤缺损修复
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治疗的黄褐斑患者35例,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20例,单纯强脉冲光治疗15例。35例均为女性,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Ⅲ、Ⅳ型。35例患者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随访半年,通过患者满意度与医师评价对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不适,均得到有效随访。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患者满意率73.3%,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满意率100%。两组满意度以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为高。医师对35例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对比,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有效率53.3%,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有效率85.0%。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对治疗有效率和效果明显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χ^2=4.09,P<0.05)。35例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
余丕军郭吉安王露萍石莹莹柳逸陈炜
关键词:黄褐斑强脉冲光治疗
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MASI评分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使用强脉冲光(IPL)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并使用MAS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治疗。方法:12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1例,口服氨甲环酸联合IPL治疗;对照A组:41例,仅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B组:42例,仅使用IPL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以MDR(治疗前后MASI分值下降率)作为有效性指标。结果:平均MDR治疗组(65.91±15.56)%,对照A组(56.53±21.25)%,对照B组(49.64±15.96)%,治疗组MDR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PL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且联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一治疗。
石莹莹陈炜王露萍余丕军柳逸
关键词:黄褐斑强脉冲光氨甲环酸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组织细胞相容性而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方法:以"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collagen/chitosan、compound Nanofiber membrane、collagen/chitosan compound nanofiber membrane、development of research" 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3-01/2010-05关于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的相关文章,对53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将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在不同条件下交联,其共混复合物在力学性能方面较单一的胶原蛋白有一定的改善,其共混膜可以作为较小软骨缺损的修复的支架材料。研究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有着优异的力学性能、很好的组织细胞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文章从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单一生物材料的缺陷性、复合纤维膜的优势及其在生物医药工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
余丕军陈炜
关键词:胶原蛋白壳聚糖生物医学工程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目前缺乏此材料在体内方面的研究。目的:观察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修复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用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覆盖后,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缝线打包固定;对照组仅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打包固定。结果与结论:修复后14d实验组创面已基本对合,干痂;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纤维含量增多。对照组创面对合不整齐,创面较实验组大;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毛细血管数量较多,扩张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较普通纱布敷料能更好的促进创伤修复、愈合。
余丕军王露萍郭妤陈炜莫秀梅
关键词:胶原蛋白壳聚糖皮肤缺损创伤修复
比较两种酶消化法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目前真皮成纤维细胞研究应用广泛、需求量大、分离方法多,但是用于细胞分离培养的酶消化法尚未有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两种酶消化方法分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产量、形态、迁移、增殖4个方面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或胰蛋白酶分离消化真皮成纤维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原代培养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差异,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并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结论:(1)采用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成纤维细胞在接种后六七天后融合,通过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的成纤维细胞在八九天后融合,两种酶消化法都可获得真皮成纤维细胞;(2)与胰蛋白酶消化组相比,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组的细胞产量显著增加;(3)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胰蛋白酶消化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较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细胞显著减慢;(4)两种酶消化方法分离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均显示细胞数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第3,4和5天,中性蛋白酶+胶原酶组的成纤维细胞的吸光度均显着高于胰蛋白酶组细胞的吸光度;(5)结果表明,与胰蛋白酶消化相比,用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细胞产量、迁移、增殖能力均更高;提示中性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优于胰蛋白酶消化法。
郭吉安余丕军王露萍石莹莹柳逸陈炜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真皮胶原酶类
小切口大汗腺腺体剥离手术范围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大汗腺腺体剥离手术深度及广度。方法对80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大汗腺剥离术治疗。标本从3方面取材:标本A所制切片主要用于镜下测量汗腺深度;标本B所制切片主要用于镜下观察汗腺与毛囊的关系;标本C所制切片用于观察术区边缘有无汗腺残留。结果 80例患者大汗腺深度为2.184~4.641 mm,平均深度(3.154±0.563)mm。其中男性大汗腺平均深度(3.114±0.569)mm;女性大汗腺平均深度(3.191±0.562)mm,不同性别间大汗腺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囊和汗腺无密切的共生关系;在大汗腺与周边正常脂肪组织的交界处取材,发现仍有大汗腺残留;在交界处外0.5 cm取材,基本无大汗腺残留。结论手术的参考深度为2.184~4.641 mm,手术范围不可单纯依赖腋毛范围,最少需剥离到大汗腺与周边正常脂肪组织的交界处;为了防止术后复发,手术范围扩大到大汗腺与周边正常脂肪组织的交界处外0.5 cm为宜。
石莹莹陈炜王露萍余丕军柳逸
关键词:腋臭小切口大汗腺
脂肪干细胞旁分泌功能在面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应用与进展被引量:14
2017年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中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旁分泌功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就脂肪干细胞旁分泌功能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抗面部衰老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分别以"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aracrine,anti-aging"和"脂肪干细胞,旁分泌,抗衰老"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5月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性及缺乏原创性的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176篇文献,最终保留66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旁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等)及炎性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9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抑制皮肤老化、美白肌肤、辅助脂肪移植、促进毛发再生等诸多抗衰老方面均有较显著的效果。
郭吉安余丕军王露萍石莹莹柳逸陈炜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旁分泌皮肤老化美白脂肪移植脱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