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姝慧

作品数:2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故事
  • 5篇文化
  • 3篇叙事
  • 2篇农村
  • 2篇文化功能
  • 2篇文体
  • 2篇民间性
  • 2篇民俗
  • 2篇绘本
  • 2篇家庭
  • 2篇故事家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佛教
  • 2篇传承
  • 1篇大众化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文化
  • 1篇新农村文化建...
  • 1篇新型社会

机构

  • 13篇山西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太原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9篇侯姝慧
  • 1篇侯丽媛
  • 1篇杨艳青
  • 1篇王海霞
  • 1篇宋瑞荣

传媒

  • 3篇晋中学院学报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文化遗产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生态变迁视野下中国农耕主题绘本文化功能探论被引量:1
2022年
农业社会的农耕文明和文化距离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为了更好地传承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以绘本为媒介的科普宣教方式受到重视。绘本作为当代儿童感受农业生态文化、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促进农耕文明当代重建的新路径之一,有在文化传承、传播、教育与审美等方面的重要文化功能与社会价值,但也存在学者学术研究概念化展示的倾向。
侯姝慧王怡琦
关键词:农耕文化绘本
知识经济理论视角下网络漫画《阎王不高兴》对神话资源的应用
2022年
21世纪以来,网络漫画已经成为国内漫画的主要形式,是典型的知识经济表现形式之一。传统文化,特别是神话等重要文体和内容,作为文化创作的资源,受到漫画创作群体的青睐。以《阎王不高兴》为例,在梳理网络漫画对中国神话资源的应用内容、方式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应用特点,探讨网络漫画在神话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能为神话作为文化资源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再生产提供意见。
侯姝慧蔡菀欣
关键词:神话知识经济
底边叙事与佛教弘传——日本“求好运”故事研究
2020年
“求好运”故事指世界民间故事类型中的AT461、AT460、AT930型故事,其类型的广泛相似性和深厚文化意蕴受到各国民间文艺学家的关注。在日本,关敬吾发表的《命运谭——系统及分布》和“外国民话研究会”整理汇编的《三次提问之旅——世界AT460、461型话群研究》为我们研究这一故事类型在日本的流传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本文尝试在亚洲“求好运”型故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底边叙事与佛教文化的交融互生出发,讨论日本“求好运”故事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
侯姝慧温小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地方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的定位研究——以山西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者是民间文学宝库的发掘者、保护者。通过他们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让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见诸文字得以保存并广泛传播,使文化间的沟通得以实现。同时,他们从事了几十年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知识,成为地方口头文学的集大成者,有的工作者还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研究能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地方民间文艺采录工作者的定位却出现了制度性的尴尬。他们既不是现有理论框架中的传承人,也不算是学者。这种尴尬令他们无所适从。在非遗保护语境下他们是否能够有制度性的保障,成为当下地方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被关注的问题。
侯姝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60年代新故事创作机制与文体的民间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1949年后,人民群众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力量,群众文化成为新型社会亟待建设的主体文化。1958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建构新型社会的主体文化。运动前后涌现出了"新民歌"、"新故事"等新型文艺形式。此后,新故事伴随新型社会发展、改革、繁荣至今。
侯姝慧
关键词:故事民间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体主体文化
1980年代以来海派新故事家黄宣林的作品与上海社会生活与意识的图景研究
2016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故事在"打回老家去"的创作思路的指导下,逐渐将视角转移到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生发出与新的内容和思想,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群众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承载体。本文以海派新故事家黄宣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故事创作为中心,用文学意识形态的理论和方法,讨论新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群众的立场上表现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视角的独特性。
侯姝慧宋瑞荣
关键词:社会群体社会意识
晋北古村镇佛教信仰与民俗生活——以云冈镇吴官屯村佛教信仰为例
2015年
晋北作为我国北方汉民族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对于接受异民族宗教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其中该区域古村镇民众又是最先接纳佛教的特定群体。本文以晋北地区佛教圣地云冈石窟为中心,选取云冈石窟所在地云冈镇吴官屯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试图从整体上对古村镇的民间信仰进行梳理,进而分析调查当地民众的物质生活、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等各个方面与该地佛教信仰的联系。通过探讨佛教信仰嵌入古村镇普通民众民间社会生活的诸多层次,揭示出佛教信仰背景下的社区公共活动与村际关系的相互联系,进一步说明"信仰"作为一种"软机制"在古村镇民众生活中的重要功用。
侯姝慧王海霞
关键词:古村镇佛教信仰仪式化
一个单姓家庭村落的同构型空间文化解读——湖北大冶水南湾村建筑构型和装饰艺术探论被引量:7
2007年
鄂东南大冶水南湾村是历经明清数百年保存下来的典型的单姓家族古村落,该村较完整地保留了村落构型和建筑装饰,于2006年初被当地民俗文化工作者发现并予以高度重视。在现代化迅速吞噬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古村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耐人咀嚼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套餐,本文试运用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的相关理论,使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这一传统单姓家族村落的建筑构型与装饰艺术中的同构型文化特征和美学意蕴。
侯姝慧
关键词:装饰艺术
文化生态视域下汾酒遗产资源谱系与全球品牌建设
2024年
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汾酒的发展根植于其丰富的遗产资源谱系,该谱系涵盖了自然和农业遗产、历史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工业遗产在内的多个维度。综合开发与利用这一谱系资源,为汾酒在品牌塑造、宣传策略以及技艺传承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强化汾酒品牌文化宣传力度、构建汾酒品牌推介与展示新场景、深化产品品质控制与消费者临场体验,旨在通过汾酒及其原产地的独特文化生态,彰显汾酒文化品牌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进而讲述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助力汾酒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实现更为辉煌的成就。
侯姝慧武一鸣
关键词:文化生态汾酒文化遗产
人民性·民间性·大众化:20世纪60—80年代《故事会》理论栏目与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20世纪60-80年代的《故事会》理论栏目中出现的重要概念有人民性、民间性和大众化。其中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新故事参与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遵循的原则,曾与民间性一同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核心概念。大众化则是基于人民性和民间性,使刊物顺利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提出的又一核心概念。对20世纪60-80年代中期的《故事会》理论栏目的考察生动地展现出人民性、民间性和大众化的关系,为处于社会结构巨变和意识形态亟待建设语境中的故事文学的发展理清了思路,也为故事文学在随后复杂多元的意识形态建构语境中的持续繁荣夯实了理论基础。
侯姝慧
关键词:人民性民间性大众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