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明山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油砂
  • 3篇驱油
  • 3篇沥青
  • 2篇油砂分离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砂矿
  • 2篇水基
  • 2篇驱油技术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驱
  • 2篇微生物驱油
  • 2篇微生物驱油技...
  • 2篇微生物细菌
  • 2篇分子
  • 2篇采收率
  • 2篇大分子
  • 2篇大分子物质
  • 1篇性质分析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0篇丁明山
  • 8篇任嗣利
  • 3篇胡斌
  • 2篇杨红强
  • 2篇张燕
  • 2篇刘娟
  • 2篇王艳红
  • 1篇吕志凤
  • 1篇李贵贤
  • 1篇朱天虹
  • 1篇段传慧
  • 1篇雒和明
  • 1篇杨晓龙
  • 1篇林军章
  • 1篇王环江
  • 1篇贾卫红
  • 1篇于龙
  • 1篇徐海燕
  • 1篇杨小平
  • 1篇刘涛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含无机阴离子的甘氨酸螯合铁合成新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高纯铁粉直接作为原料,通过添加促进剂提高铁的反应活性,加入稳定剂增加二价铁离子的稳定性,对不含无机酸根离子的甘氨酸螯合铁的合成新工艺进行了研究。本文详细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稳定剂种类以及pH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稳定剂为柠檬酸、pH为5.51。运用化学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测试手段对反应体系中二价铁、游离甘氨酸、总甘氨酸以及总铁的质量百分比进行了跟踪分析;利用IR光谱对产品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出与二价铁螯合的为甘氨酸中的氨基以及OH-上的O原子;通过长时间跟踪分析产物中二价铁的含量,测试了产物的稳定性。经有机溶剂初步纯化后产物中二价铁的含量达到25.92%。
吕志凤杨晓龙丁明山于龙胡斌
关键词:甘氨酸螯合无机阴离子
印尼油砂性质分析及水基分离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对印尼油砂的基本性质如油砂的组分、砂粒的粒径分布、砂粒的润湿性及沥青的四组分进行分析,测试了沥青、黏土在不同p H值下的Zeta电位,考察了二价金属离子Ca2+对沥青、黏土Zeta电位的影响,同时对印尼油砂进行水基提取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印尼油砂含油率高达24.9%,砂粒粒径较小,砂粒表面为油润性,沥青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Zeta电位测试表明,Ca2+的存在使沥青与黏土表面电位均变正,不利于油砂的分离。水基提取结果显示,印尼油砂的提取率为46.0%,泡沫质量较差。为了提高沥青收率,应探索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对油砂进行预处理从而改变砂粒的润湿性或直接采用溶剂法开采印尼油砂。
雒和明杨小平丁明山贾卫红张燕任嗣利
关键词:润湿性ZETA电位
天然表面活性剂和Ca^(2+)对沥青/二氧化硅表面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胶体探针技术测试了不同溶液环境中沥青和二氧化硅表面间的相互作用。酸性水溶液环境中,二氧化硅表面在吸附阳离子类天然表面活性剂后疏水性增强,与沥青间的长程作用力为较弱的排斥力,而黏着力较大。溶液中存在Ca2+时,它会优先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压缩其表面的双电层,因此沥青和二氧化硅表面间的长程排斥力和黏着力均减小。在强碱性环境中,Ca2+形成一级水解物CaOH+,它在二氧化硅表面吸附后,不仅压缩了双电层,且使其电负性减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CaOH+外层,增强了二氧化硅表面的疏水性,因此沥青和二氧化硅表面的长程作用力由排斥力转变为吸引力,黏着力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沥青液滴和二氧化硅颗粒的Zeta电位值能合理地解释所得的力曲线。定量地描述了沥青和二氧化硅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对天然表面活性剂及Ca2+在油砂水基分离过程的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
张燕丁明山刘娟任嗣利
关键词:油砂天然表面活性剂CA2+原子力显微镜
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水基提取油砂中沥青油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水基提取油砂中沥青油的方法,属于油砂分离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对油砂在水基提取前进行微生物细菌培养处理,通过微生物细菌对油砂中沥青油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作用来影响油砂...
任嗣利丁明山
水辅助溶剂法提取油砂中的沥青被引量:4
2014年
开发了一种水辅助溶剂法从油砂中提取沥青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在油砂固相与有机溶剂间介入水层提取油砂中的沥青。以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剂砂质量比、提取时间、甲苯在复合溶剂中的含量及溶剂的种类与性质对沥青回收率高低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剂砂质量比1∶1,提取时间25min。沥青回收率与提取溶剂的性质紧密相关,水层介入有效降低了固体微粒组分在有机相中的含量,且便于后续的有机相与泥砂相的分离。通过对各种溶剂提取的沥青进行组分分析,发现各种溶剂对沥青提取能力的差异性源于溶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本文相关研究结果对溶剂法提取油砂中沥青技术及溶剂种类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杨红强丁明山胡斌任嗣利
关键词:油砂溶剂萃取溶解性传质
高温高盐油藏内源微生物室内模拟激活
2017年
胜利油田永8区块原油黏度高、水驱效果差,而且受该区块高温高盐油藏条件影响,常规化学驱技术难以有效提高水驱效率,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内源菌群分析表明,该区块油藏具备了产生物乳化剂、产甲烷气等几种主要功能菌群的条件。筛选并优化出能有效激活内源菌群的激活剂配方。经过激活后微生物的有效浓度达到10~8个/m L以上,产气压力达到0.088 MPa,最大产气速率达到0.2 L/(g·d)(以1 g激活剂计),柴油乳化指数达到100%,乳化效果48 h内稳定。室内物模驱油评价表明,注入该激活剂配方0.3 PV(孔隙体积)后可提高采收率9%以上,含水率由95.1%下降到81.4%,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为下一步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微生物驱提供了依据。
段传慧林军章丁明山刘涛宋欣
关键词:高温高盐油藏激活剂乳化提高采收率
枯草芽孢杆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物模驱油实验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目前常规采油开采技术的限制和原油采收率较低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对一株从油污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2811)代谢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条件实验确定了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最佳的无机培养基配方(g/L):ρ(C_6H_(12)O_6)30.0,ρ(NH_4NO_3)1.0,ρ(KH_2PO_4)4.1,ρ(Na_2HPO_4·12H_2O)14.3,ρ(MgSO_4)0.096,ρ(CaCl_2)0.0008,ρ(FeSO_4)0.0011,ρ(C_(10)H_(16)N_2Na_2O_8)0.0015。发酵液表面张力从65mN/m降至25mN/m。通过微生物对原油降解的物模驱油实验,得出原油出现乳化及原油重质组分含量明显降低的结果。物模驱油实验中分别注入发酵液及先注入微生物再注入无机培养液能提高原油采收率26.1%和31.4%。说明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徐海燕丁明山刘娟王环江任嗣利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物理模拟
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水基提取油砂中沥青油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水基提取油砂中沥青油的方法,属于油砂分离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对油砂在水基提取前进行微生物细菌培养处理,通过微生物细菌对油砂中沥青油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质的选择性作用来影响油砂...
任嗣利丁明山
文献传递
油砂细微粒组分的表面润湿性被引量:6
2012年
以内蒙古扎赉特旗和新疆黑油山油砂为研究对象,用溶剂洗涤法获得油砂中的砂样,然后分离出粒径小于50μm的微粒组分,分别用油水法、渗透法和压片法对各种微粒组分表面的润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种微粒组分均显示疏水性,而相比扎赉特旗油砂微粒组分,黑油山油砂微粒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当微粒样品经过高温灼烧后,表面疏水性变为强亲水性,这是由微粒表面有机物质被燃烧所致.XPS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微粒表面的润湿性能是由微粒表面有机物质的吸附量所决定的.通常油润性油砂(微粒组分为疏水性)不能用水基提取法进行分离提取,而实验所研究的2种油砂属于油润性油砂,由于均从地表几米深处采取,经历长期风化所致.
李贵贤朱天虹丁明山杨红强王艳红胡斌任嗣利
关键词:油砂微粒
沥青在固体表面上的脱附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以玻璃作为基底,通过控制玻璃表面的润湿性,考察水溶液中沥青涂层在其表面上的脱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固体表面疏水性的增强,沥青脱附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发生脱附.沥青涂层在固体表面上的脱附并不是层状脱落,而是从某些区域开始,收缩变薄,直至局部基底裸露,在这个过程中气泡在沥青涂层表面的附着对沥青的脱附起到辅助作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沥青与玻璃间的作用力表明,固体表面疏水性的增强导致沥青和固体之间产生强的吸引力和高黏着,因而沥青难以在其上脱附.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对油砂的水基分离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评估一种油砂矿能否应用水基提取技术进行分离提取时,应该关注油砂中沙粒组分表面的润湿性.
王艳红丁明山任嗣利
关键词:油砂沥青脱附原子力显微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