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丙丰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地形校正
  • 1篇悬浮泥沙
  • 1篇遥感测量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模型
  • 1篇遥感评价
  • 1篇遥感影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智能体
  • 1篇智能体模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系统
  • 1篇泥沙
  • 1篇泥沙含量

机构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杨丙丰
  • 1篇化存才
  • 1篇王金亮
  • 1篇傅强
  • 1篇杨月圆
  • 1篇毛锋
  • 1篇吴永兴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水利
  • 1篇第三届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智能体模型的青岛市林地生态格局评价与优化被引量:10
2012年
设计并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基于智能体的生态格局评价模型,以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地空间格局及生态网络保护框架对于物种生存与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不同等级的生态网络框架对物种种群数量与物种迁移都有明显提升,且等级越高的生态网络框架提升作用越明显。然而仅仅依靠生态网络框架不足以使研究区域林地系统形成功能上的相互连通,因此,在分析研究区域现状土地利用格局基础上,提出与湿地系统结合,在胶州湾周围及大沽河干流地区增加林地的空间布局。通过模型模拟分析,发现优化后的林地空间格局结合生态网络框架能有效提升林地之间的物种扩散。基于模拟结果,为研究区林地生态格局构建提出如下建议:(1)保证现有的规模较大的林地不被破坏;(2)青岛市中部湿地系统可以作为新增林地的理想区域;(3)生态网络框架可作为青岛市建立城市组团间生态间隔的空间参考。
傅强毛锋王天青杨丙丰吴永兴李静
关键词:智能体模型
环境质量遥感评价的熵模型研究
环境问题是当前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环境质量评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环境问题状况,进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尺度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于宏观上环境问题的有效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
杨丙丰
关键词:环境质量熵模型环境管理遥感技术环境监测
一种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地形校正方法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性质的技术。遥感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地物及其特性进行探测和识别。但在遥感可见光成像过程中,地形阴影是构成遥感影像的...
杨丙丰
关键词:辐射传输模型地形校正遥感测量传感器
文献传递
内陆水体泥沙含量遥感模型初探被引量:4
2006年
文章针对当前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水污染所造成的水资源危机的问题,以数学建模思想为指导,从含沙水体光谱特征出发,根据光谱传播的物理性质,建立了关于遥感影像与含沙水体光谱特征间相互联系的数学模型,即遥感图像灰度值与出水反射率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对内陆河流湖泊的含沙状况进行实时、动态、快速的监测。
杨丙丰化存才
关键词:悬浮泥沙光谱特性数学模型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初步研究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性质的技术。遥感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从而对地物及其特性进行探测和识别。但在遥感可见光成像过程中,地形阴影是构成遥感影像的...
杨丙丰
关键词:遥感ETM+地形校正反射率
文献传递
基于SPOT-VEGETATION数据的河套灌区植被覆盖变化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文章基于1998—2010年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分析了河套灌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采用数据插值,最大值合成的方法提取了河套灌区的月植被指数数据和年植被指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方法提取河套灌区的植被变化趋势。
陈爱萍杨丙丰万华伟高鸿永裴承忠王铮王果芝杨丽清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河套灌区
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被引量:100
2008年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利用2003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5个方面,对云南省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36.67%和46.93%,不敏感地区占10.15%,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度敏感类型区在全省各个地区均有分布,高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以及滇西的部分地区。
杨月圆王金亮杨丙丰
关键词:土地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