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瑜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美文学课
  • 2篇英美文学课程
  • 2篇英语
  • 2篇图像
  • 2篇文学
  • 2篇文学课
  • 2篇文学课程
  • 2篇文字
  • 2篇美文
  • 2篇课程
  • 2篇高职
  • 2篇反讽
  • 1篇第二课堂
  • 1篇第二课堂活动
  • 1篇新疆高职
  • 1篇虚构
  • 1篇虚构性
  • 1篇叙事

机构

  • 8篇新疆工业高等...
  • 2篇新疆工程学院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10篇张文瑜
  • 3篇安丰科
  • 1篇张寅

传媒

  • 2篇新疆广播电视...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新疆职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路还是末路:论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年
本文以文学教学的目的为出发点,通过论述文字与图像的差异,以《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小说版与电影版的改编为例,说明电影改编不仅抹除了文学的教育性和深刻性,无法完成文学教学的目标,而且将文学教学降格为语言技能训练。
张寅张文瑜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电影文字图像
交往与自我认识:奥康纳作品评析
2008年
自我认识是奥康纳作品一贯的主题。本文试运用巴赫金的交往理论,通过分析她的三个短篇说明:奥康纳认为对话和交往是形成整体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
张文瑜
关键词:交往自我认识
出路还是末路:论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
2016年
当今社会的视觉化,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的英美文学课面临重大挑战。随着众多的文学经典搬上荧屏,文学教学似乎又找到了一条走出困境的路。然而,电影与文学,作为不同的媒介,有其不同的表意方式,介质的改变势必会导致意义与纹理的变化。不论是以文学教学的目的为出发点,还是从文字与图像的差异为考量,电影改编只能看作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解读,将电影用于文学教学不仅抹除了文学的教育性和深刻性,亦无法完成文学教学的目标。
张文瑜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电影文字图像
新疆高职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0年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疆一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统计,系统提出了一些对策——系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英语教师介入组织英语角、英语阅读俱乐部、英语沙龙和英语剧社,目的在于创作较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基于学生的访谈和个案分析,上述对策是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张文瑜安丰科
关键词:英语教师工科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问卷调查
文学文体学在小说反讽翻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小说中反讽的复杂性决定了反讽翻译十分棘手。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方法,选取了《傲慢与偏见》和《阿Q正传》中较有代表的反讽形式进行剖析,比较译文中反讽效果的得失,论证文学文体学运用于小说反讽翻译及其评价的有效性及必要性。
张文瑜
关键词:反讽文学文体学
对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反馈的几点思考
2010年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的增多以及英语教学重点的转移,传统的评阅作文的方式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弊端。为了全面改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本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写作反馈方案,并探讨了其可行性。
安丰科张文瑜
关键词:参与度
听力学习元认知策略实证研究
2011年
针对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和学生听力学习策略两方面存在的不足,本项研究以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培训为出发点,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控,收集了相关数据,以期对元认知策略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有价值的探索。
安丰科张文瑜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听力技能内化
从《丽蓓卡》的作者闯入看D.巴塞尔姆对现代主义叙事的反拨
2008年
唐纳德·巴塞尔姆因其作品的实验性奠定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作家的地位。本文以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丽蓓卡》为分析对象,阐述作者通过将自己卷入作品之中、插入不相干的内容、发表评论和直接同读者对话并揭示写作目的这四种方式不仅强化作品的虚构性,游戏性,而且修正了历史,传达了寓意,从而颠覆了现代主义倡导的"真实性"和"非个性化"的叙事标准,揭示该技巧倍受巴塞尔姆青睐的原因。
张文瑜
关键词:虚构性反拨
视角切换风格手法:评奥康纳的《善良的乡下人》
2009年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活跃于五、六十年代美国文坛的作家,她的创作观深受新批评大师的影响,强调形式对意义的重要性。《善良的乡下人》的主题正是通过视角切换所产生的文体效果凸现的。本文试从视角切换着手,指出这一手法不仅产生了延宕和陌生化的效果,而且使文本呈现"结构性对比",同时导致了文本中多层次的反讽。
张文瑜
关键词:主题陌生化反讽
从奥康纳人物塑造看其狂欢化的怪诞风格
2010年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品的怪诞风格引人瞩目。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看,奥康纳人物塑造的狂欢化表现在同貌者、讽刺性摹拟型同貌相似者和正反同体的怪诞人物三个方面。奥康纳的怪诞风格并非阴森可怖,而是具有启发与变革的狂欢性。
张文瑜
关键词:狂欢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