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福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幼苗
  • 3篇增强UV-B...
  • 3篇小麦幼苗
  • 3篇UV-B辐射
  • 2篇蛋白
  • 2篇叶片
  • 2篇气孔运动
  • 2篇激光
  • 2篇HE-NE激...
  • 1篇印迹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生理代谢
  • 1篇拟南芥
  • 1篇拟南芥叶片
  • 1篇总蛋白
  • 1篇微管
  • 1篇微管蛋白

机构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刘福霞
  • 4篇韩榕
  • 2篇程娜娜
  • 1篇帖海龙
  • 1篇马爱珍
  • 1篇高丽丽

传媒

  • 2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外源NO对不同UV-B辐射天数处理的小麦叶片总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外源NO对不同UV-B辐射天数处理的小麦叶片总蛋白的影响。采用蒸馏水和0.1 mmol/L硝普钠(SNP,一种NO供体)浸种24 h,试验设置不同的处理组:CK、CK+B、SNP、SNP+B。待幼苗生长7 d后取其叶片进行总蛋白的提取及SDS-PAGE凝胶图像的分析。不同处理对叶片总蛋白含量、电泳图谱及电泳条带数目的影响不同;外源NO能显著增加不同UV-B处理天数下小麦叶片总蛋白的含量,且SNP和SNP+B处理组的电泳条带均较CK和CK+B处理组的电泳条带变宽且颜色变深。外源NO能显著增加UV-B辐射下小麦叶片的总蛋白含量。同时,不同处理组电泳条带数目的变化反应出一些蛋白的降解和合成,最终也体现了不同处理组蛋白含量的变化。
刘福霞韩榕
关键词:一氧化氮UV-B辐射小麦总蛋白
外源NO对UV-B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活性氧组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外源NO对UV-B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活性氧组分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ML7113小麦为受试材料,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NO的供体,预先用0.1mmol/L的SNP浸种24h,设置4个处理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胁迫处理组(B)、UV-B胁迫和SNP复合处理组(B+SNP)、SNP单独处理组。待幼苗生长7天后取其叶片进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气孔密度、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NO供体SNP能显著增加经UV-B胁迫后小麦幼苗的株高,并使其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9.69%、15.25%、41.36%,同时使其小麦叶正面气孔密度增大10.34%。SNP单独处理使得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CK分别提高12.43%和5.99%,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0较CK显著提高0.5%和5.16%。此外,SNP能使小麦幼苗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较CK显著降低27.30%和74.92%,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较CK显著降低24.47%。通过体内相关生理指标物质含量的变化来响应UV-B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而适宜浓度的外源NO(0.1mmol/L)可以缓解UV-B胁迫下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从而增强小麦幼苗对UV-B胁迫的适应能力。
刘福霞帖海龙高丽丽韩榕
关键词:一氧化氮UV-B胁迫小麦活性氧组分光合特性
NO对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小麦幼苗气孔运动的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探讨NO对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气孔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低剂量(5 mW.mm-2)He-Ne激光和增强(10.08 kJ.m-2.d-1)UV-B辐射并结合药理学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ML7113小麦的叶片及表皮条进行不同的处理,结果显示:(1)UV-B辐射既可诱导小麦叶片气孔关闭,又能够明显增加气孔保卫细胞和叶片的NO水平,且NO清除剂明显抑制了UV-B辐射诱导的小麦叶片气孔关闭,同时气孔保卫细胞和叶片内的NO含量明显减少。(2)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对经UV-B辐射诱导的小麦幼苗气孔开度及保卫细胞和叶片内NO含量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NaN3对其的抑制程度,说明一氧化氮合酶(NOS)合成途径是小麦叶片经UV-B辐射后NO的主要产生途径。(3)就气孔开度而言,L>CK>BL>B。就小麦叶片及保卫细胞内NO含量而言,B>BL>CK>L。就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而言,B组NR活性最低,NOS活性最高,L组NR活性最高,NOS活性最低。表明经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诱导的小麦气孔开度的变化确实与保卫细胞及叶片中NO含量的多少有关,气孔开度的减小及增大对应于NO含量的增多或减少,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小麦叶片经He-Ne激光单独辐照后,NO的主要合成途径也来源于NOS途径。
刘福霞程娜娜韩榕
关键词:小麦一氧化氮HE-NE激光UV-B气孔运动
NO对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下小麦幼苗生理代谢及气孔运动的作用机理研究
近年来,NO对植物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ML7113’小麦为受试材料,分别用外源及内源NO对UV-B辐射和He-Ne激光辐照下小麦幼苗的生理代谢及气孔运动进行研究:   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
刘福霞
关键词:UV-B辐射HE-NE激光气孔运动小麦幼苗生理代谢
增强UV-B辐射对拟南芥叶片微管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0)的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12.96KJ.m-2.d-1、17.28 KJ.m-2.d-1、21.60 KJ.m-2.d-1三种不同的UV-B剂量对9日龄拟南芥幼苗进行辐射处理,然后对微管蛋白进行纯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初步研究了增强UV-B对不同处理组微管蛋白的影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鉴定微管蛋白并比较不同处理组微管蛋白差异。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对拟南芥叶片微管蛋白的含量有影响,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UV-B辐射处理组微管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程娜娜刘福霞马爱珍韩榕
关键词:拟南芥UV-B辐射微管蛋白免疫印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